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Iodbenzol-bis-(phenylacetat) | 38634-90-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Iodbenzol-bis-(phenylacetat)
英文别名
——
Iodbenzol-bis-(phenylacetat)化学式
CAS
38634-90-1
化学式
C22H19IO4
mdl
——
分子量
474.295
InChiKey
BMLTZIHIXCSHJ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6
  • 重原子数:
    27.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9
  • 拓扑面积:
    52.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原位生成酰氧基鏻以温和高效地合成硫酯
    摘要:
    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预混合碘苯二甲酸和三苯基膦原位生成酰氧基鏻的新方法,从而实现有效的硫酯合成(产率高达 100%)。通过羧酸盐交换获得的稳定固体碘苯二甲酸盐可作为高价碘前体。所得酰氧基鏻允许在温和条件下方便地进行一锅硫酯合成。我们的方法证明了从碘苯二甲酸和Ph 3 P可以轻松生产酰氧基鏻,从而能够制备多种硫酯。ESI-MS 分析证实了酰氧基鏻离子的形成,这在酰化过程中至关重要。该策略具有组合硫酯合成和更广泛的亲核试剂修饰应用的潜力。
    DOI:
    10.1039/d3ob01318a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钯催化的环戊烯的 1,2-氨基酰氧基化构建含氧 2-氮杂双环 [2.2.1] 庚烷
    摘要:
    在此,我们描述了钯催化的环戊烯的 1,2-氨基酰氧基化以合成含氧的 2-氮杂双环 [2.2.1] 庚烷。该反应可在多种底物上高效进行。这些产品可以进一步功能化,以建立一个桥接氮杂双环结构库。
    DOI:
    10.1039/d2cc06581a
  • 作为试剂:
    描述:
    4-甲氧基苯乙烯苯乙酸氨基磺酸-2,2,2-三氯乙酯bis{rhodium[3,3'-(1,3-phenylene)bis(2,2-dimethylpropanoic acid)]}Iodbenzol-bis-(phenylacetat)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70%的产率得到1-(4-methoxyphenyl)-2-(((2,2,2-trichloroethoxy)sulfonyl)amino)ethyl 2-phenyl 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催化的硝基烯烃双官能化
    摘要:
    Rh II催化的烯烃氧化和氨基化反应分别生成1,2-氨基醇和1,2-二胺,收率高至优异,并且具有完全的区域控制能力。在金属化的情况下,分子内反应提供了制备吡咯烷的有效方法,并且分子间反应产生具有正交保护基的邻位胺。这些烯烃的双官能化是通过叠氮化进行的,然后由原位生成的Rh结合的腈诱导亲核开环,实验和理论研究均未揭示其细节。尤其是,DFT计算表明,推定的[Rh] 2 = NR金属镧系中间体的氮原子是亲电子的,并通过N支持氮丙啶激活途径除了N⋅⋅⋅ [Rh] 2 = NR配位模式之外,⋅⋅⋅N = [Rh] 2键的形成。
    DOI:
    10.1002/chem.20160039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Functionalized Indoles from λ <sup>3</sup> ‐Iodanes via Acyloxylation and Acyl Transfer
    作者:Palaniraja Jeyakannu、Gopal Chandru Senadi、Chun‐Hsien Chiang、Ganesh Kumar Dhandabani、Yu‐Ching Chang、Jeh‐Jeng Wang
    DOI:10.1002/adsc.202000402
    日期:2020.7.29
    an intermolecular C−C bond formation, i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acyloxylation and 1,4‐acyl migration.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is work include various acyloxylation from λ3‐iodanes and broad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to deliver 34 examples in moderate to good yields.
    多功能λ的作用3个-iodanes已经鉴定对苯二酚和β-烯胺酮的5-酰氧基-4-羟基吲哚的合成在反应之间。建议该反应通过分子间CC键形成,分子内环化,酰氧基化和1,4-酰基迁移进行。这项工作的重要特征包括:从λ各种acyloxylation 3 -iodanes和广泛的官能团耐受性在中等递送34个实施例以良好的产率。
  • Boryl-Dictated Site-Selective Intermolecular Allylic and Propargylic C–H Amination
    作者:Yuan Liu、Zhi-Hao Chen、Yin Li、Jiasheng Qian、Qingjiang Li、Honggen Wang
    DOI:10.1021/jacs.2c06117
    日期:2022.8.10
    double and triple bonds within the product leave room for further decorations. Mechanistic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key stabilization effect of the B(MIDA) moiety on its adjacent developing positive charg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site-selectivity and that a closed transition state might be involved, as the reaction is fully stereoretentive. An activation effect of B(MIDA) is also found.
    对于具有两组或多组电子和空间相似的烯丙基质子的内烯烃,烯丙基 C-H 官能化的位点选择性从根本上具有挑战性。此前,已证明电负性原子的负感应效应对几个启发性的区域选择性 C-H 官能化反应有效。然而,用于类似目的的正电原子的使用仍有待开发。α-硼酸及其衍生物已得到广泛应用。他们目前的合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官能团操作。在这里,我们报告了烯丙基N的基导向的分子间 C-H 胺化-甲基亚二乙酰硼酸酯 (B(MIDA)s) 和炔丙基 B(MIDA)s 可提供具有极高位点选择性(高达 300:1)的 α-硼酸酯。由于反应条件温和,各种高度官能化的仲和叔 α-硼酸酯通常以良好至优异的产率形成。产品中的不饱和双键和三键为进一步装饰留下了空间。机理研究表明,B(MIDA) 部分对其相邻正电荷的关键稳定作用是高位点选择性的原因,并且可能涉及闭合过渡态,因为反应是完全立体保持的。还发现了 B(MIDA)
  • Substituent effects on the rate and mechanism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phenyliodine dicarboxylates
    作者:J. E. Leffler、D. C. Ward、A. Burduroglu
    DOI:10.1021/ja00770a033
    日期:1972.7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