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limonyl acetate | 1110-03-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limonyl acetate
英文别名
[(1R,2R,7S,10R,12R,13S,14R,16S,19S,20S)-19-(furan-3-yl)-9,9,13,20-tetramethyl-5,17-dioxo-4,8,15,18-tetraoxahexacyclo[11.9.0.02,7.02,10.014,16.014,20]docosan-12-yl] acetate
limonyl acetate化学式
CAS
1110-03-8
化学式
C28H34O9
mdl
——
分子量
514.573
InChiKey
WQDRZTIUAGZBQW-ZORUZYPS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66.9±55.0 °C(Predicted)
  • 密度:
    1.36±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3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11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9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柠檬苦素吡啶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limonyl 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柑橘柠檬苦素及其半合成衍生物作为抗食食性夜蛾幼虫的拒食剂。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
    评估了柑桔类柠檬苦素柠檬苦素(1),诺米林(2)和奥巴香酮(3)及其半合成衍生物4-26的拒食活性,对商业上重要的害虫(Spodoptera frugiperda)具有抗拒作用。对从柑橘柠檬种子获得的天然柠檬苦素进行简单的化学转化。这些转化集中于被认为对生物活性重要的官能团,即C-7羰基和呋喃环。特别地,在C-7下还原得到相关的醇,并从这些醇中制备它们的乙酸酯,肟和甲肟。呋喃环和柠檬黄酮也进行了呋喃环的氢化。柑橘类柠檬苦素类的已知拒食性得到确认。与以前报道的数据进行比较表明,昆虫对这些结构修饰的行为反应有所不同。观察到两种天然(1和3)和三种半合成柠檬苦素(4、8和10)对S. frugiperda有很高的拒食活性(P <0.01)。
    DOI:
    10.1021/jf020607u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Zur Konstitution des Limonins I. Über den Verlauf der alkalischen Hydrolyse von Limonin und Limonol
    作者:A. Melera、K. Schaffner、D. Arigoni、O. Jeger
    DOI:10.1002/hlca.19570400529
    日期:——
    The ketonic bitter principle limonin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ary alcohol limonol have been shown to undergo a deep-seated hydrolytic cleavage in the presence of alkali. The course of these cleavages which lead to a new series of compounds with 20 and 21 carbon atoms respectively, involves the splitting of a β-substituted furan nucleus. These as well as previous findings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已显示酮的苦味原理柠檬苦素和相应的仲醇柠檬苦素在碱的存在下经历了深层次的解裂解。这些裂解的过程分别导致一系列具有20和21个碳原子的新化合物,涉及β取代的呋喃核的分裂。这些以及以前的发现均根据部分公式进行了解释。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17,20:20,21-双[亚甲基双(氧基)]孕烷-3-酮 (5α)-2′H-雄甾-2-烯并[3,2-c]吡唑-17-酮 (3β,20S)-4,4,20-三甲基-21-[[[三(异丙基)甲硅烷基]氧基]-孕烷-5-烯-3-醇-d6 (25S)-δ7-大发酸 (20R)-孕烯-4-烯-3,17,20-三醇 (11β,17β)-11-[4-({5-[(4,4,5,5,5-五氟戊基)磺酰基]戊基}氧基)苯基]雌二醇-1,3,5(10)-三烯-3,17-二醇 齐墩果酸衍生物1 黄麻属甙 黄芪皂苷III 黄芪皂苷 II 黄芪甲苷 IV 黄芪甲苷 黄肉楠碱 黄果茄甾醇 黄杨醇碱E 黄姜A 黄夹苷B 黄夹苷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丙 黄体酮环20-(乙烯缩醛) 黄体酮杂质EPL 黄体酮杂质1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EP杂质M 黄体酮EP杂质G(RRT≈2.53) 黄体酮EP杂质F 黄体酮6-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17alpha-氢过氧化物 黄体酮 11-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麦角甾醇葡萄糖苷 麦角甾醇氢琥珀酸盐 麦角甾烷-6-酮,2,3-环氧-22,23-二羟基-,(2b,3b,5a,22R,23R,24S)-(9CI) 麦角甾烷-3,6,8,15,16-五唑,28-[[2-O-(2,4-二-O-甲基-b-D-吡喃木糖基)-a-L-呋喃阿拉伯糖基]氧代]-,(3b,5a,6a,15b,16b,24x)-(9CI) 麦角甾烷-26-酸,5,6:24,25-二环氧-14,17,22-三羟基-1-羰基-,d-内酯,(5b,6b,14b,17a,22R,24S,25S)-(9CI) 麦角甾-8-烯-3-醇 麦角甾-8,24(28)-二烯-26-酸,7-羟基-4-甲基-3,11-二羰基-,(4a,5a,7b,25S)- 麦角甾-7,22-二烯-3-酮 麦角甾-7,22-二烯-17-醇-3-酮 麦角甾-5,24-二烯-26-酸,3-(b-D-吡喃葡萄糖氧基)-1,22,27-三羟基-,d-内酯,(1a,3b,22R)- 麦角甾-5,22,25-三烯-3-醇 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麦角甾-1,4-二烯-3-酮,7,24-二(乙酰氧基)-17,22-环氧-16,25-二羟基-,(7a,16b,22R)-(9CI) 麦角固醇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