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亚牛磺酸 | 300-84-5

中文名称
亚牛磺酸
中文别名
2-氨基乙烷亚磺酸;2-氨乙基亚磺酸;下丘脑
英文名称
hypotaurine
英文别名
2-aminoethanesulfinic acid;2-Ammonioethanesulfinate;2-azaniumylethanesulfinate
亚牛磺酸化学式
CAS
300-84-5
化学式
C2H7NO2S
mdl
MFCD00038197
分子量
109.149
InChiKey
VVIUBCNYACGLL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75-177 °C
  • 沸点:
    354.9±44.0 °C(Predicted)
  • 密度:
    1.511±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H2O:100 mg/mL
  • LogP:
    -2.030 (est)
  • 物理描述:
    Solid
  • 碰撞截面:
    125.4 Ų [M+H]+ [CCS Type: DT, Method: single field calibrated with ESI Low Concentration Tuning Mix (Agilent)]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82.5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i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0909090
  • 安全说明:
    S26,S36
  • 危险标志:
    GHS07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 + P351 + P338
  • 储存条件:
    密封于干燥避光处保存。

SDS

SDS:7a062107f9be1a6e0c9fe2251a93f5d3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亚牛磺酸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2-Aminoethanesulfinic acid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腐蚀/刺激 (类别 2)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类别 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3), 呼吸系统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洗皮肤。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80 戴防护手套。
事故响应
P302 + 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04 + P340 + P312 如果吸入:将受害人移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舒适的姿势休息。
如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5 + P351 + 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62 + P364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装物/容器送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处理。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2-Aminoethanesulfinic acid
别名
: C2H7NO2S
分子式
: 109.15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Aminoethanesulfinic acid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300-84-5 <= 100 %
No.)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有必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进行消防作业。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控制参数
职业接触限值
不含有职业接触限值的物质。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及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装备
眼面防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 英国
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 (欧盟 英国 143)
防毒罐。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颜色: 白色, 灰白色或米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黏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睛损伤/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害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食入 吞咽可能有害。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和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他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特殊防范措施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主要用途

牛磺酸是一种β-氨基酸,属于非蛋白质氨基酸。它是所有其他氨基酸的结构单元,也是胆汁酸的关键成分。牛磺酸以游离形式大量存在于人及哺乳动物几乎所有器官中,尤其在脑、心脏和肌肉中的含量较高,是重要营养物质。

亚牛磺酸是牛磺酸的一种前体,经氧化可转化为牛磺酸。在哺乳动物中,主要通过这条途径合成。合成牛磺酸的氧化酶不是限速步骤,因此可以保持平衡。晶体溶解度仅为6-7%,而亚牛磺酸钠则更高一些。

自1975年Hayes等人报道缺乏牛磺酸会导致幼猫视功能减退甚至失明以来,人们对牛磺酸营养作用的关注不断增加。目前已发现牛磺酸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促进细胞膜对糖的吸收,并可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发挥类似胰岛素的作用。

生物活性

Hypotaurine(2-氨基乙硫氨酸)是星形胶质细胞中半胱氨酸向牛磺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它也是一种内源性抑制性氨基酸,能够激活甘氨酸受体(glycine receptor)。

靶点

Human Endogenous Metabolite

体外研究

Hypotaurine 和 taurine 均存在于细胞的胞质部分中。牛磺酸与亚牛磺酸的比例约为50:1,胞内牛磺酸浓度约为50 mM。静息中性粒细胞转化为活跃呼吸细胞时,亚牛磺酸浓度会下降80%。亚牛磺酸通过竞争抑制脯氨酰羟化酶2(prolyl hydroxylase domain-2)激活缺氧信号传导路径,从而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体内研究

Hypotaurine 对热、机械性和化学性疼痛在脊髓中具有抗痛作用。在CCI大鼠中,亚牛磺酸可缓解机械性过敏反应和热超敏感性,并抑制急性炎症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亚牛磺酸可能通过激活脊髓中的甘氨酸能神经元来生理调节疼痛传导。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亚牛磺酸 在 Alcohol Oxidase (AOX) from Pichia pastoris 作用下, 以 甲醇 、 aq. phosphate buffer 为溶剂, 生成 牛磺酸
    参考文献:
    名称:
    US2023406817A1
    摘要:
    公开号:
  • 作为产物:
    描述:
    巯基乙胺 在 cysteine dioxygenase 、 sod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aq. phosphate buffer 、 重水 为溶剂, 反应 0.03h, 生成 亚牛磺酸
    参考文献:
    名称:
    Steady-state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O2-coupling efficiency of mouse cysteine dioxygenase
    摘要:
    Cysteine dioxygenase (CDO) is a non-heme mononuclear iron enzyme that catalyzes the oxygendependent oxidation of L-cysteine (Cys) to produce L-cysteine sulfinic acid (CSA). Sequence alignment of mammalian COO with recently discovered thiol dioxygenase enzymes suggests that the mononuclear iron site within all enzymes in this class share a common 3-His first coordination sphere. This implies a similar mechanistic paradigm among thiol dioxygenase enzymes. Although steady-state studies were first reported for mammalian CDO over 45 years ago,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ity for alternative thiol-bearing substrates and their oxidative coupling efficiencie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for this enzyme. Assuming a similar mechanistic theme among this class of enzyme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DO substrate specificity may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into substrate-active site intermolecular during thiol oxidation. In this work, the substrate-specificity for wild-type Mus musculus CDO was investigated using NMR spectroscopy and LC-MS for a variety of thiol-bearing substrates.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confirm dioxygenase activity for each non-native substrate investigated. Steady-state MichaelisMenten parameters for sulfinic acid product formation and O-2-consumption were compared to establish the coupling efficiency for each reaction. In light of these results, the minimal substrate requirements for CDO catalysis and O-2-activation are discussed. (C) 2014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16/j.abb.2014.11.0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chanism of cysteine-dependent inactivation of aspartate/glutamate/cysteine sulfinic acid α-decarboxylases
    作者:Pingyang Liu、Michael P. Torrens-Spence、Haizhen Ding、Bruce M. Christensen、Jianyong Li
    DOI:10.1007/s00726-012-1342-7
    日期:2013.2
    Animal aspartate decarboxylase (ADC),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GDC) and cysteine sulfinic acid decarboxylase (CSADC) catalyze the decarboxylation of aspartate, glutamate and cysteine sulfinic acid to β-alanine,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hypotaurine, respectively. Each enzymatic product has been implicated in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These decarboxylases use pyridoxal 5-phosphate (PLP) as cofactor
    动物天冬氨酸脱羧酶 (ADC)、谷氨酸脱羧酶 (GDC) 和半胱氨酸亚磺酸脱羧酶 (CSADC) 分别催化天冬氨酸、谷氨酸和半胱氨酸亚磺酸脱羧为 β-丙氨酸、γ-氨基丁酸和亚牛磺酸。每种酶产物都涉及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脱羧酶使用 5-磷酸吡哆醛 (PLP) 作为辅因子并具有高度的序列同源性。在不同氨基存在下对 ADC 活性的分析确定,在半胱氨酸存在下,天冬氨酸产生的 β-丙氨酸减少。比较分析确定半胱氨酸也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 GDC 和 CSADC。游离 PLP 和半胱氨酸以及 ADC 和半胱氨酸的光谱比较导致可比较的光谱偏移。这种光谱变化表明半胱氨酸能够进入酶的活性位点,与 PLP-赖氨酸内部醛亚胺相互作用,形成半胱氨酸-PLP 醛亚胺并通过其巯基进行分子内亲核环化,导致不可逆的 ADC 失活。半胱氨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基石和半胱氨酸亚磺酸的前体,后者是 CSADC 的底物,因此存在于许多细
  •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rst Archaeal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from<i>Pyrococcus horikoshii</i>
    作者:Han-Woo KIM、Yasuhiro KASHIMA、Kazuhiko ISHIKAWA、Naoko YAMANO
    DOI:10.1271/bbb.80583
    日期:2009.1.23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GAD) from the archaeon Pyrococcus horikoshii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and purified, with the aim of developing a hyperthermostable GAD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ts bi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reported for other GADs. The enzyme had broad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its optimum pH and temperature were pH 8.0 and >97 °C.
    来自古菌株Pyrococcus horikoshii的谷氨酸脱羧酶(GAD)成功表达并纯化,旨在开发用于工业应用的超热稳定GAD。其生化特性与之前报道的其他GAD不同。该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其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pH 8.0和>97 °C。
  •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nhibitors Isolated from the Sponge <i>Xestospongia vansoesti</i>: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alogue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作者:Ryan M. Centko、Anne Steinø、Federico I. Rosell、Brian O. Patrick、Nicole de Voogd、A. Grant Mauk、Raymond J. Andersen
    DOI:10.1021/ol503337f
    日期:2014.12.19
    Two new IDO inhibitory meroterpenoids, xestolactone A (1) and xestosaprol O (2),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sponge Xestospongia vansoesti. Xestolactone A (1) has an unprecedented degraded meroterpenoid carbon skeleton. A short synthesis of the xestosaprol O (2) analogues 3 and 4 features the application of a rarely used photochemical coupling reaction. Synthetic analogue 3 is ∼40 times more potent
    从海绵Xestospongia vansoesti中分离出了两种新的IDO抑制性类胡萝卜素类药物,异黄体内酯A(1)和异黄体素O(2)。Xestolactone A(1)具有前所未有的降解的类萜金属碳骨架。xestosaprol O(2)类似物3和4的简短合成的特点是应用了很少使用的光化学偶联反应。合成类似物3的效价是令人鼓舞的天然产物2的40倍。
  • NMR Fingerprints of the Drug-like Natural-Product Space Identify Iotrochotazine A: A Chemical Probe to Study Parkinson’s Disease
    作者:Tanja Grkovic、Rebecca H. Pouwer、Marie-Laure Vial、Luca Gambini、Alba Noël、John N. A. Hooper、Stephen A. Wood、George D. Mellick、Ronald J. Quinn
    DOI:10.1002/anie.201402239
    日期:2014.6.10
    The NMR spectrum of a mixture of small molecules is a fingerprint of all of its components. Herein, we present an NMR fingerprint method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fact that fractions contain simplified NMR profiles, with minimal signal overlap, to allow the identification of unique spectral patterns. The approach is exemplifi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natural product, iotrochotazine A (1)
    小分子混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是其所有成分的指纹。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 NMR 指纹方法,该方法利用馏分包含简化的 NMR 剖面、信号重叠最小的事实来识别独特的光谱模式。该方法在鉴定来自澳大利亚海洋海绵Iotrochota  sp.的新型天然产物 iotrochotazine A ( 1 ) 中得到了例证。在基于来自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人类嗅觉神经球衍生细胞 (hONS) 的表型分析中,化合物1被用作化学探针。化合物1在 1 μ M 没有细胞毒性,但特别影响溶酶体和早期内体的形态和细胞分布。
  •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ies on thiaplidiaquinones A and B as novel inhibitor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and farnesyltransferase
    作者:Melissa M. Cadelis、Marie-Lise Bourguet-Kondracki、Joëlle Dubois、Marcel Kaiser、Jean Michel Brunel、David Barker、Brent R. Copp
    DOI:10.1016/j.bmc.2017.06.029
    日期:2017.8
    thiaplidiaquinones A and B and their respective non-natural dioxothiazine regioisomers have been shown to inhibit mammalian and protozoal farnesyltransferase (FTase) with the regioisomers exhibiting activity in the nanomolar rang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 of this class of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analogues of thiaplidiaquinones A and B and their regioisomers were
    海洋类萜,类噻二醌A和B以及它们各自的非天然二氧噻吩嗪区域异构体已显示出抑制哺乳动物和原生动物的法呢基转移酶(FTase),其区域异构体在纳摩尔范围内具有活性。为了探索此类海洋天然产物的结构-活性关系(SAR),合成了噻二苯醌A和B及其区域异构体的类似物,其侧链中存在异戊二烯单元的数目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异戊二烯基和法呢基类似物。发现先前报道的香叶基系列化合物是最有效的FTase抑制剂,紧随其后的是新的法呢基系列。异戊二烯系列显示出最有效的抗疟原虫活性,但该系列也具有最强的细胞毒性。全面的,14也表现出低细胞毒性,将其鉴定为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支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