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亚硝氧化物-15N2 | 20621-02-7

中文名称
亚硝氧化物-15N2
中文别名
一氧化二氮-15N2
英文名称
(15)N-nitrous oxide
英文别名
nitrous oxide;15N,15N-nitrous oxide;dinitrogen monoxide;dinitrogen oxide;[(15)N2]nitrous oxide
亚硝氧化物-15N2化学式
CAS
20621-02-7
化学式
N2O
mdl
——
分子量
45.9994
InChiKey
GQPLMRYTRLFLPF-ZDOIIHC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91 °C(lit.)
  • 沸点:
    −88 °C(lit.)
  • 稳定性/保质期:
    按规定使用和贮存的不会分解,应避免接触还原剂、热源、火花或明火。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9.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O,Xn
  • 危险类别码:
    R8,R40,R20/21/22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070 2.2
  • 安全说明:
    S36/37/39,S38,S45
  • 储存条件:
    请将药品存放在密闭、阴凉、干燥的地方。

SDS

SDS:3933bc50608fc5ed3a4f68b5de921076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氧化亚氮-15N2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Dinitrogen-15N2 monoxid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压力下气体 (液化气体)
氧化性液体 (类别 2)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4)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 4)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 4)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72 可加剧燃烧;氧化剂。
H280 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H302 + H312 + H332 如果咽下,与皮肤接触或吸入是有害的。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10 切勿受热。
P220 保持远离/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21 采取一切防范措施,避免与可燃 物混合。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12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2 + P352 如接触皮肤:使用大量水冲洗。
P304 + P340 如果吸入:将受害人移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舒适的姿势休息。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62 + P364 脱掉玷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P370 + P378 在发生火灾时:用干砂,干粉或抗溶性泡沫扑灭。
安全储存
P410 + P403 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Dinitrogen-15N2 monoxide
别名
: 15N2O
分子式
: 46.00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Nitrous oxide-15N2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20621-02-7
No.)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吸入高浓度一氧化二氮几秒厚,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并有中毒症状,
反复过度接触一氧化二氮可引起人体贫血。, 50-500ppm浓度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微影响,
有流行病学证据表明一氧化氮可能在人体内引起胚胎致死毒性,导致自发流产。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氮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用水喷雾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
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蒸气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远离热源和火源。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
型(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化气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91 °C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88 °C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68.9 hPa 在 21 °C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与下列剧烈反应: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吸入高浓度一氧化二氮几秒厚,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并有中毒症状,
反复过度接触一氧化二氮可引起人体贫血。, 50-500ppm浓度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微影响,
有流行病学证据表明一氧化氮可能在人体内引起胚胎致死毒性,导致自发流产。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070 国际海运危规: 1070 国际空运危规: 1070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NITROUS OXIDE
国际海运危规: NITROUS OXIDE
国际空运危规: Nitrous oxid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2.2 (5.1) 国际海运危规: 2.2 (5.1) 国际空运危规: 2.2 (5.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亚硝氧化物-15N2myoglobin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氮气
    参考文献:
    名称:
    肌红蛋白在表面活性剂膜中催化N2O和N3-的双电子还原。
    摘要:
    石墨电极上的溴化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ddab)膜中的肌红蛋白(Mb)被用作介导水溶液中一氧化二氮(N2O)和等电子离子叠氮化物(N3-)的电化学还原的催化剂。电催化还原的特征是在存在底物的情况下,Mb / ddab的循环伏安图中速率依赖性不可逆。大量电解表明,通过Mb / ddab还原15N15NO可以得到15N15N,如GC / MS所示。叠氮化物的催化还原导致几乎定量地形成氨。这些电催化过程合理化为两电子还原,催化剂在Mb的Fe(I)和Fe(III)状态之间循环。据我们所知,这是铁卟啉或血红素蛋白减少N2O的第一个特征。
    DOI:
    10.1021/ic990672u
  • 作为产物:
    描述:
    亚硝酸钠-15N 在 phosphate buffer 、 CYP119 、 dimethyldidodecylammonium brom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亚硝氧化物-15N2
    参考文献:
    名称:
    嗜热细胞色素 P450 CYP119 在膜改性电极中电催化还原亚硝酸盐、一氧化氮和一氧化二氮及其与肌红蛋白的催化活性的分析比较
    摘要:
    先前对表面活性剂膜修饰电极中肌红蛋白还原亚硝酸盐和一氧化氮的研究表征了反硝化途径中的几个不同步骤,包括类似于 P450nor 催化循环中提出的硝酰基加合物的分离。为了研究轴向配体对这些仿生还原的影响,我们在此报告了肌红蛋白 (Mb) 与嗜热细胞色素 P450 CYP119 的电催化活性的比较。CYP119 的电催化亚硝酸盐还原与 Mb 的电催化还原非常相似:观察到两个类似电位的催化波,第一个对应于一氧化氮的还原,第二个对应于氨的产生。CYP119 是一种更具选择性的催化剂,在亚硝酸盐还原电解的最初半小时内几乎只产生氨。对催化循环中特定步骤的更仔细研究表明,CYP119 和 Mb 中亚硝酰基亚铁中间体 (Fe(II)-NO(-)) 的亚硝酸盐脱水速率相当,电位和寿命几乎相同。与 Mb 相比,CYP119 的一氧化氮还原的催化效率降低,这归因于蛋白质对 NO 的较低亲和力和 NN 偶联率降低。
    DOI:
    10.1021/ja038925c
  • 作为试剂:
    描述:
    三叔丁基膦三(五氟苯基)硼烷亚硝氧化物-15N2 作用下, 以 氘代溴苯 为溶剂, 生成 tBu3P((15)N2O)B(C6F5)3
    参考文献:
    名称:
    Complexation of Nitrous Oxide by Frustrated Lewis Pairs
    摘要:
    Frustrated Lewis pairs comprised of a basic yet sterically encumbered phosphine with boron Lewis acids bind nitrous oxide to give intact PNNOB linkages. The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bonding of these species are described.
    DOI:
    10.1021/ja904377v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Investigation of Promoter Effects in the Reduction of NO by H2 under Lean-Burn Conditions
    作者:R Burch、M.D Coleman
    DOI:10.1006/jcat.2002.3596
    日期:2002.6
    The reduction of NO by H2 has been investigated under lean conditions at temperatures representative of automotive “cold-start” conditions (<200°C) using MoO3- and Na2O-modified Pt/Al2O3 and Pt/SiO2 catalyst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small additions of sodium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O conversion while larger loadings of sodium have a severe poisoning effect. However, in the presence of excess O2
    使用MoO 3-和Na 2 O改性的Pt / Al 2 O 3和Pt / SiO在贫化条件下,在代表汽车“冷启动”条件(<200°C)的温度下,研究了H 2还原NO的情况。2种催化剂。已经发现,少量添加钠会显着提高NO转化率,而较大量的钠会产生严重的中毒作用。但是,在存在过量的O 2的情况下对于所有的Na含量,在低温下都没有观察到氮选择性的提高。实际上,已经发现在较高温度下有不利影响。钼作为促进剂的添加导致所有测试负载的NO转化率和氮选择性增加。最佳配方确定为1%Pt / 10%MoO 3 /0.27% Na 2 O / Al 2 O 3。对此进行了稳态同位素瞬态动力学(SSITK)实验,并使用标记的一氧化氮对“模型” Pt / MoO 3 / Na 2 O / SiO 2催化剂进行了实验,以估算导致N 2的物种的表面浓度, N 2O,保留NO。数据表明,对于Pt / Al 2 O 3和Pt
  • Nitrosyl Linkage Isomers: NO Coupling to N<sub>2</sub>O at a Mononuclear Site
    作者:Subrata Kundu、Phan N. Phu、Pokhraj Ghosh、Stosh A. Kozimor、Jeffery A. Bertke、S. Chantal E. Stieber、Timothy H. Warren
    DOI:10.1021/jacs.8b09769
    日期:2019.1.30
    nitric oxide (NO) reduction at monometallic sites to produce nitrous oxide (N2O), a potent greenhouse gas. While factors leading to extremely rare side-on nitrosyls are unclear, we describe a pair of nickel-nitrosyl linkage isomers through controlled tuning of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itrosyl ligands and differently encapsulated potassium cations. Furthermore, these reduced metal-nitrosyl
    还原的金属-亚硝酰基配合物的连接异构体是一氧化氮 (NO) 在单金属位点还原以产生一氧化二氮 (N2O)(一种强效温室气体)的关键物质。虽然导致极其罕见的侧面亚硝酰基的因素尚不清楚,但我们通过控制调节亚硝酰基配体和不同封装的钾阳离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来描述一对镍-亚硝酰基键合异构体。此外,这些具有 N 中心自旋密度的还原金属亚硝酰基物质与游离 NO 发生自由基偶联,并提供 NN 偶联的顺式-次亚硝酸盐中间体,其质子化触发 N2O 的释放。本报告概述了 NO 还原在单核金属位点形成 N2O 的逐步分子机制,从而深入了解 NO 到 N2O 的相关生物还原。
  • Selectivity-directing factors of ammonia oxidation over PGM gauzes in the Temporal Analysis of Products reactor: Primary interactions of NH3 and O2
    作者:J PEREZRAMIREZ、E KONDRATENKO、V KONDRATENKO、M BAERNS
    DOI:10.1016/j.jcat.2004.06.023
    日期:2004.10.1
    Products (TAP) reactor has been applied to study selectivity-directing factors of the high-temperature NH3 oxidation to NO, N2O, and N2 over commercial knitted Pt and woven Pt–Rh alloy gauzes at 973–1173 K.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TAP technique enable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is highly exothermic process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 over catalysts of industrial relevance, and the applicaton
    产品时间分析(TAP)反应器已被用于研究在973 –℃下高温NH 3氧化成工业编织Pt和编织Pt–Rh合金网时NO,N 2 O和N 2的选择性导向因素。1173K。TAP技术的独特特征使我们能够研究在等温条件下在具有工业相关性的催化剂上该高度放热过程的机理,并且与超高真空中的表面科学技术相比,其峰值压力更高。本文重点研究NH 3和O 2的主要相互作用。发现在Pt和Pt–Rh丝网上的总体反应机理非常相似。NH 3活化比O 2预处理的薄纱更受青睐,而原样的薄纱实际上对于NH 3分解为N 2无效。对NO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吸附的氧种类的浓度。高比例的O / NH x吸附物种有利于NO的形成,这证实了在高O覆盖率下,不希望有的次级反应路径得以最小化。此外,我们的结果表明,氧种类的性质会影响产品中NO和N 2的分布。提出弱结合的氧种类导致高的NO选择性,而强结合的氧将NH 3氧化为N 2。NH 3的相互作用NO也会促进N
  •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itro- and Nitrito-Copper Complexes as Reaction Intermediates in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Nitrite to Dinitrogen Oxide
    作者:Nobutoshi Komeda、Hirotaka Nagao、Yoshinori Kushi、Gin-ya Adachi、Masatatsu Suzuki、Akira Uehara、Koji Tanaka
    DOI:10.1246/bcsj.68.581
    日期:1995.2
    Copper-nitrito and -nitro isomers, [Cu(ONO)(tpa)]PF6 and [Cu(NO2)(tpa)]PF6 (tpa = tris[(2-pyridyl)methyl]amine) were isolated an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analysis. [Cu(ONO)(tpa)]PF6 (C18H18N5O2PF6Cu)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a with a = 13.374(2), b = 14.033(2), c = 13.455(2) Å, β = 119.10(1)°, V = 2206.5(6) Å3, and Z = 4. [Cu(NO2)(tpa)]PF6 (C18H18N5O2PF6Cu)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I/ba2 with a = 16.718(3), b = 17.554(3), c = 14.785(3) Å, V = 4338(1) Å3, and Z = 8. Those nitrito- and nitro-complexes exist as an equilibrium mixture in solutions.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NO2− in the presence of [Cu(H2O)(tpa)](ClO4)2 at −0.4 V in H2O (pH 7.0) catalytically produced N2O with concomitant evolu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NO via the nitro and nitrito adducts.
    铜氮王与硝基异构体 [Cu(ONO)(tpa)]PF6 和 [Cu(NO2)(tpa)]PF6(tpa = 三[(2-吡啶基)甲基]胺)被分离,并通过 X 射线分析确定了其分子结构。[Cu(ONO)(tpa)]PF6 (C18H18N5O2PF6Cu) 结晶于单斜晶系 P21/a 空间组,参数为 a = 13.374(2) Å, b = 14.033(2) Å, c = 13.455(2) Å, β = 119.10(1)°, V = 2206.5(6) Å3,Z = 4。[Cu(NO2)(tpa)]PF6 (C18H18N5O2PF6Cu) 则结晶在正交晶系 I/ba2 空间组,参数为 a = 16.718(3) Å, b = 17.554(3) Å, c = 14.785(3) Å, V = 4338(1) Å3,Z = 8。这些氮酸盐和硝酸盐复合物在溶液中以平衡混合物存在。在 H2O (pH 7.0) 中存在 [Cu(H2O)(tpa)](ClO4)2 的情况下,NO2− 在 -0.4 V 处的电化学还原催化产生 N2O,同时通过硝酸和氮酸加成物伴随生成少量 NO。
  • The formation of isocyanic acid during the reaction of NH with NO and excess CO over silica-supported platinum, palladium, and rhodium
    作者:N CANT、D CHAMBERS、I LIU
    DOI:10.1016/j.jcat.2005.01.022
    日期:2005.4.1
    The reaction between NH3 and NO in excess CO over silica-supported platinum, palladium, and rhodium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temperatures from 100 to 450 °C. As found previously for the corresponding reactions of H2/NO/CO mixtures, isocyanic acid (HNCO) is produced with each catalyst. With Pd/SiO2, the peak yield when NH3 is used is 46% based on the total nitrogen converted and 55% based on the hydrogen
    已经研究了在100至450°C的温度下,与二氧化硅负载的铂,钯和铑相比,过量CO中的NH 3和NO之间的反应。如之前对于H 2 / NO / CO混合物的相应反应所发现的,每种催化剂都会生成异氰酸(HNCO)。对于Pd / SiO 2,使用NH 3时的峰值产率为46%(基于转化的总氮)和55%(基于从NH 3吸收的氢),其余的氢转化为水。Pt / SiO 2上的反应需要更高的温度,效率更高,HNCO的最高产率(基于氮)为70%,基于氢为95%。几乎没有水作为产物与铂从H 2 O / NO / CO混合物生产HNCO的高活性有关,而铂的高活性又是由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活性驱动的。NH 3 / NO / CO混合物中的HNCO的峰值收率与Rh / SiO 2相比要低得多(基于氮为10%),并且与铂和钯催化剂的收率不同,该收率低于在H2CO处理过程中观察到的收率。 H 2  + NO + CO反应(30%)。在使用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