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1,2,3-trihydroxy-propyl)-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 2-amino-anilide | 804-00-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1,2,3-trihydroxy-propyl)-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 2-amino-anilide
英文别名
3-Trihydroxypropyl-chinoxalin-carbonsaeure-(2)-<2-amino-anilid>;N-(2-aminophenyl)-3-(1,2,3-trihydroxypropyl)quinoxaline-2-carboxamide
3-(1,2,3-trihydroxy-propyl)-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 2-amino-anilide化学式
CAS
804-00-2
化学式
C18H18N4O4
mdl
——
分子量
354.365
InChiKey
SFSYCEFNBLAIP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77 °C
  • 沸点:
    624.7±55.0 °C(Predicted)
  • 密度:
    1.51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142
  • 氢给体数:
    5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1,2,3-trihydroxy-propyl)-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 2-amino-anilide盐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66%的产率得到3-(1,2-dihydroxy ethyl)furo[3,4-b]quinoxalin-1(3H)-on
    参考文献:
    名称:
    扩大体内 α-二羰基化合物的范围。
    摘要:
    美拉德 α-二羰基化合物被称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GE) 形成的中心中间体。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而 l-苏式抗坏血酸(维生素 C)是一种必需营养素,参与多种酶促反应。因此,葡萄糖和抗坏血酸的美拉德降解在体内具有重要意义。要了解 AGE 形成的复杂机制途径,扩展有关反应性关键 α-二羰基化合物(例如 1-脱氧葡萄糖酮)的血浆浓度的知识至关重要。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基于在酸性条件下用邻苯二胺衍生化的高灵敏度 LC-MS/MS 人血浆多方法。对后处理和反应条件的影响,特别是 pH 值的影响进行了彻底评估。综合验证提供了检测限、定量限、变异系数和回收率。该方法包括α-二羰基1-脱氧葡萄糖酮、3-脱氧葡萄糖酮、葡萄糖酮、Lederer's葡萄糖酮、脱氢抗坏血酸、2,3-二酮古洛糖酸、1-脱氧戊酮、3-脱氧戊酮、3,4-双脱氧戊酮、1-脱氧戊酮、1-脱氧戊酮3-脱氧苏糖酮、苏糖酮、
    DOI:
    10.1074/jbc.m114.563593
  • 作为产物:
    描述:
    邻苯二胺脱氢抗坏血酸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76%的产率得到3-(1,2,3-trihydroxy-propyl)-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 2-amino-anil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扩大体内 α-二羰基化合物的范围。
    摘要:
    美拉德 α-二羰基化合物被称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GE) 形成的中心中间体。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而 l-苏式抗坏血酸(维生素 C)是一种必需营养素,参与多种酶促反应。因此,葡萄糖和抗坏血酸的美拉德降解在体内具有重要意义。要了解 AGE 形成的复杂机制途径,扩展有关反应性关键 α-二羰基化合物(例如 1-脱氧葡萄糖酮)的血浆浓度的知识至关重要。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基于在酸性条件下用邻苯二胺衍生化的高灵敏度 LC-MS/MS 人血浆多方法。对后处理和反应条件的影响,特别是 pH 值的影响进行了彻底评估。综合验证提供了检测限、定量限、变异系数和回收率。该方法包括α-二羰基1-脱氧葡萄糖酮、3-脱氧葡萄糖酮、葡萄糖酮、Lederer's葡萄糖酮、脱氢抗坏血酸、2,3-二酮古洛糖酸、1-脱氧戊酮、3-脱氧戊酮、3,4-双脱氧戊酮、1-脱氧戊酮、1-脱氧戊酮3-脱氧苏糖酮、苏糖酮、
    DOI:
    10.1074/jbc.m114.56359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xtending the Spectrum of α-Dicarbonyl Compounds in Vivo
    作者:Christian Henning、Kristin Liehr、Matthias Girndt、Christof Ulrich、Marcus A. Glomb
    DOI:10.1074/jbc.m114.563593
    日期:2014.10
    Maillard alpha-dicarbonyl compounds are known as central intermediates in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AGE) formation. Glucose is the primary source of energy for the human body, whereas l-threo-ascorbic acid (vitamin C) is an essential nutrient,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enzymatic reactions. Thus, the Maillard degradation of glucose and ascorbic acid is of major importance in vivo. To understand
    美拉德 α-二羰基化合物被称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GE) 形成的中心中间体。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而 l-苏式抗坏血酸(维生素 C)是一种必需营养素,参与多种酶促反应。因此,葡萄糖和抗坏血酸的美拉德降解在体内具有重要意义。要了解 AGE 形成的复杂机制途径,扩展有关反应性关键 α-二羰基化合物(例如 1-脱氧葡萄糖酮)的血浆浓度的知识至关重要。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基于在酸性条件下用邻苯二胺衍生化的高灵敏度 LC-MS/MS 人血浆多方法。对后处理和反应条件的影响,特别是 pH 值的影响进行了彻底评估。综合验证提供了检测限、定量限、变异系数和回收率。该方法包括α-二羰基1-脱氧葡萄糖酮、3-脱氧葡萄糖酮、葡萄糖酮、Lederer's葡萄糖酮、脱氢抗坏血酸、2,3-二酮古洛糖酸、1-脱氧戊酮、3-脱氧戊酮、3,4-双脱氧戊酮、1-脱氧戊酮、1-脱氧戊酮3-脱氧苏糖酮、苏糖酮、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