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2,4-dimethylphenylthioethyl)amine | 1442637-91-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2,4-dimethylphenylthioethyl)amine
英文别名
——
bis(2,4-dimethylphenylthioethyl)amine化学式
CAS
1442637-91-3
化学式
C20H27NS2
mdl
——
分子量
345.573
InChiKey
HWFFTDCWHJIWS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9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8.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12.0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2,4-dimethylphenylthioethyl)amine2-(氯甲基)-1H-苯并[d]咪唑-1-羧酸叔丁酯potass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36%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铜与硫醚中心氧化:对三脚架苯并咪唑基氨基硫醚配体的非纯氧化还原行为的机理研究
    摘要:
    已经通过光谱和电化学表征了一系列具有配体的Cu +配合物,该配合物具有不同数目的苯并咪唑/硫醚供体以及中心氮原子和硫醚硫原子之间的亚甲基或乙烯连接基。循环伏安法测量表明,最高的Cu 2+ / Cu +氧化还原电势对应于富硫配位环境,随着硫醚供体被供氮苯并咪唑替代,其值降低。Cu 2+和Cu +DFT对复合物进行了研究。它们的电子特性通过分析它们的前线轨道,相对能量,并且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的轨道的贡献,这表明确定出更多的富含硫的铜配合物,该候牟司特别是那些具有亚甲基连接子( Ñ  CH 2 小号),显示显著芳香硫醚字符。因此,理论上预测的亚甲基桥接配体的硫原子上的初始氧化与NS 3-和N 2 S 2的伏安图中的实验确定的氧化波一致。类型的配体是基于配体的,与乙烯桥连的Cu +络合物的铜基过程相反。电化学和理论结果与我们先前报道的有关Cu 2+促进的氧化CS键裂解的机理建议相符,在这项
    DOI:
    10.1002/chem.201203498
  • 作为产物:
    描述:
    2,4-二甲基苯硫酚二(2-氯乙基)胺盐酸盐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7.0h, 以64%的产率得到bis(2,4-dimethylphenylthioeth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铜与硫醚中心氧化:对三脚架苯并咪唑基氨基硫醚配体的非纯氧化还原行为的机理研究
    摘要:
    已经通过光谱和电化学表征了一系列具有配体的Cu +配合物,该配合物具有不同数目的苯并咪唑/硫醚供体以及中心氮原子和硫醚硫原子之间的亚甲基或乙烯连接基。循环伏安法测量表明,最高的Cu 2+ / Cu +氧化还原电势对应于富硫配位环境,随着硫醚供体被供氮苯并咪唑替代,其值降低。Cu 2+和Cu +DFT对复合物进行了研究。它们的电子特性通过分析它们的前线轨道,相对能量,并且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的轨道的贡献,这表明确定出更多的富含硫的铜配合物,该候牟司特别是那些具有亚甲基连接子( Ñ  CH 2 小号),显示显著芳香硫醚字符。因此,理论上预测的亚甲基桥接配体的硫原子上的初始氧化与NS 3-和N 2 S 2的伏安图中的实验确定的氧化波一致。类型的配体是基于配体的,与乙烯桥连的Cu +络合物的铜基过程相反。电化学和理论结果与我们先前报道的有关Cu 2+促进的氧化CS键裂解的机理建议相符,在这项
    DOI:
    10.1002/chem.20120349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spectroscopic,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mixed thioether–benzimidazole copper complexes
    作者:Ivan Castillo、Brenda N. Sánchez-Eguía、Paulina R. Martínez-Alanis、Víctor M. Ugalde-Saldívar、Marcos Flores-Alamo
    DOI:10.1016/j.poly.2014.10.022
    日期:2015.1
    Mixed N,S tripodal ligands bis(2,4-dimethylphenylthioethyl)(2-methylbenzimidazolyl)amine L-1, bis(2,4-dimethylphenylthioethyl)(1-methyl-2-methylbenzimidazolyl)amine L-2, and bis(1-methyl-2-methylbenzirnidazolyl)(2-methylthioethyl)amine L-3 were employed to prepare the corresponding copper complexes. L-1 and L-2 associate weakly with Cu2+, while the reaction of CuI with L-1 affords [(LCuI)-Cu-1]. This was characterized in the solid state by the chelating tridentate coordination mode of L-1, with a free thioether, and a terminal iodide, in contrast with the commonly observed Cu-I-Cu bridges. For L-3, Cu+ and Cu2+ complexes are accessible as [L3Cu]PF6, and the crystallographically characterized [(LCuCl)-Cu-3]Cl. The latter has a square pyramidal coordination around the Cu2+ ion, with the thioether as an axial ligand that remains coordinated in solution, as evidenced by UV-Vis spectroscopy. (C) 2014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p)-2-(叔丁硫基)-1-(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1E)-1-{4-[(4-氨基苯基)硫烷基]苯基}乙酮肟 颜料红88 颜料紫36 顺式-1,2-二(乙硫基)-1-丙烯 非班太尔-D6 雷西那得中间体 阿西替尼杂质J 阿西替尼杂质C 阿西替尼杂质4 阿西替尼杂质 阿西替尼 阿拉氟韦 阿扎毒素 阿嗪米特 阔草特 银(I)(6-氨基-2-(甲硫基)-5-亚硝基嘧啶-4-基)酰胺水合物 钾三氟[3-(苯基硫基)丙基]硼酸酯(1-) 邻甲苯基(对甲苯基)硫化物 避虫醇 连翘脂苷B 还原红 41 还原紫3 还原桃红R 达索尼兴 辛硫醚 辛-1,7-二炔-1-基(苯基)硫烷 西嗪草酮 萘,2-[(2,3-二甲基苯基)硫代]- 莫他哌那非 茴香硫醚 苯醌B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甲基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6-二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2-[(2-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氯-4-[(4-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乙硫基)- 苯酚,3,5-二[(苯基硫代)甲基]- 苯胺,4-[5-溴-3-[4-(甲硫基)苯基]-2-噻嗯基]- 苯胺,3-氯-4-[(1-甲基-1H-咪唑-2-基)硫代]- 苯胺,2-[(2-吡啶基甲基)硫代]- 苯硫醚-D10 苯硫胍 苯硫基乙酸 苯硫代磺酸S-(三氯乙烯基)酯 苯甲醇,2,3,4,5,6-五氟-a-[(苯基硫代)甲基]-,(R)- 苯甲酸,3-[[2-[(二甲氨基)甲基]苯基]硫代]-,盐酸 苯甲胺,5-氟-2-((3-甲氧苯基)硫代)-N,N-二甲基-,盐酸 苯甲二硫酸,4-溴苯基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