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ecyl 3-amino-5-(t-butoxycarbonylamino)benzoate | 1266758-46-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ecyl 3-amino-5-(t-butoxycarbonylamino)benzoate
英文别名
Decyl 3-amino-5-[(2-methylpropan-2-yl)oxycarbonylamino]benzoate;decyl 3-amino-5-[(2-methylpropan-2-yl)oxycarbonylamino]benzoate
decyl 3-amino-5-(t-butoxycarbonylamino)benzoate化学式
CAS
1266758-46-6
化学式
C22H36N2O4
mdl
——
分子量
392.539
InChiKey
OKWJRWLPUVZBK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2
  • 重原子数:
    28
  • 可旋转键数:
    1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4
  • 拓扑面积:
    90.6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ecyl 3-amino-5-(t-butoxycarbonylamino)benzoate盐酸三氟乙酸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9.25h, 生成 decyl 3-amino-5-iodo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酰胺基-乙炔基)螺旋双结构域化合物和(酰胺基-乙炔基-酰氨基)螺旋三结构域化合物形成的二聚体的多个状态
    摘要:
    合成了(酰胺基-乙炔基)螺旋撑双畴化合物和(酰胺基-乙炔基-酰氨基)螺旋撑三畴化合物。基于先前的发现设计了多结构域化合物,酰胺和乙炔基低聚物形成具有彼此正交性质的二聚体聚集体。在不同溶剂中获得了多域化合物的四种聚集态,即全二聚体,酰胺二聚体,乙炔基二聚体和无规卷曲态,并通过圆二色性(CD),UV / Vis,1进行了分析。1 H NMR和IR光谱;蒸气压渗透法(VPO); 动态光散射(DL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酰胺基和乙炔基域以两种状态独立聚集和分解。在加热和冷却条件下,乙炔二聚体/无规卷曲状态与全二聚体/酰胺二聚体状态之间的三畴化合物发生可逆的结构变化。使用一种化合物可获得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结构变化过程。
    DOI:
    10.1002/chem.201201929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碳酸二叔丁酯decyl 3,5-diaminobenzoat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以67%的产率得到decyl 3-amino-5-(t-butoxycarbonylamino)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酰胺螺旋低聚物的合成和热稳定螺旋-二聚体的形成
    摘要:
    通过双向方法以高产率合成了旋光酰胺螺旋单体到九聚体。氯仿中的 CD 光谱表现出二聚体和更高同系物之间的巨大差异,蒸汽压渗透法研究表明后者形成了二聚体聚集体。注意到在螺旋烯和间亚苯基间隔基之间具有两个原子连接基团的酰胺螺旋低聚物在溶液中形成螺旋二聚体,正如乙炔基螺旋低聚物一样。氯仿中酰胺螺旋八聚体的螺旋二聚体非常稳定,加热至 60 °C 时不会在 5 x 10-8 M 下解离。在氢键断裂溶剂、DMSO 或 THF 中,酰胺螺旋低聚物解离为无规卷曲状态。通过改变氯仿和 DMSO 混合溶剂的比例,螺旋二聚体和无规螺旋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螺旋二聚体和无规螺旋的各种混合物,平衡不受温度的影响。因此,酰胺-和乙炔基螺旋烯低聚物对环境的敏感性是完全不同的。
    DOI:
    10.1246/bcsj.2010004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ormation of organic gel–liquid two-layer systems using diffusion-controlled gelation with a helicene derivative
    作者:Masanori Shigeno、Masahiko Yamaguchi
    DOI:10.1039/c2cc31977b
    日期:——
    Organic gel–liquid two-layer systems were constructed by two-liquid–ultrasonication–diffusion-controlled gelation using the chiral aminohydroxyhelicene derivative (M)-1. Gelation took place by the diffusion of (M)-1 and THF from the bottom layer to the upper hexane layer. This method provided multilayer liquid–gel systems.
    使用手性基羟基螺烯衍生物(M)-1,通过双液-超声-扩散控制凝胶化构建了有机凝胶-液体两层体系。通过(M)-1和THF从底层扩散到上层己烷层而发生凝胶化。该方法提供了多层液体-凝胶系统。
  • Molecular Thermal Hysteresis in Helix-Dimer Formation of Sulfonamidohelicene Oligomers in Solution
    作者:Masanori Shigeno、Yo Kushida、Masahiko Yamaguchi
    DOI:10.1002/chem.201204556
    日期:2013.7.29
    Sulfonamidohelicene oligomers up to the nonamer level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peated coupling reactions of a building block. A tetramer formed a helix dimer in 1,3‐difluorobenzene, which unfolded to a random coil with heating. This structural change exhibited thermal hysteresis in which different thermal responses were observed in the course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and decrease. The feature of the
    通过结构单元的重复偶联反应合成高达九聚体平的磺酰胺基次甲基低聚物。一个四聚体在1,3-二氟苯中形成一个螺旋二聚体,加热时会展开为无规卷曲。这种结构变化表现出热滞现象,其中在温度升高和降低的过程中观察到不同的热响应。在不同的加热/冷却模式下检查了磁滞的特征,并基于种群变化和诱导期的存在来讨论了机理。还提出了关于使用热滞来感测温度升高/降低的建议。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