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S,20S)-19-acetoxy-4α,18;15,16-diepoxy-6α-hydroxy-7-oxo-neocleroda-13(16),14-diene-20,12-(20-O-methyl)acetal | 219520-26-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S,20S)-19-acetoxy-4α,18;15,16-diepoxy-6α-hydroxy-7-oxo-neocleroda-13(16),14-diene-20,12-(20-O-methyl)acetal
英文别名
——
(12S,20S)-19-acetoxy-4α,18;15,16-diepoxy-6α-hydroxy-7-oxo-neocleroda-13(16),14-diene-20,12-(20-O-methyl)acetal化学式
CAS
219520-26-0
化学式
C23H30O8
mdl
——
分子量
434.486
InChiKey
KWYPDYJVSNSDPA-NDVCGID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
  • 重原子数:
    31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4
  • 拓扑面积:
    10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S,20S)-19-acetoxy-4α,18;15,16-diepoxy-6α-hydroxy-7-oxo-neocleroda-13(16),14-diene-20,12-(20-O-methyl)acetal三乙烯二胺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0.0h, 以85%的产率得到(12S,20S)-19-acetoxy-4α,18;15,16-diepoxy-7-hydroxy-6-oxo-neocleroda-7,13(16),14-triene-20,12-(20-O-methyl)acetal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生物遗传异常的17β-新环戊烷二萜的半合成
    摘要:
    已经研究了几种天然新环戊烷二萜类化合物(ereocephalin,isoeriocephalin,7,8-didehydroeriocephalin,picropolin和picropolinone)的反应性。碱性试剂催化的转化(在C-8上的顶基化,从C-7α到C-6α位置的反乙酰化,稳定的7α,19-半缩醛的形成以及7α,19-半缩醛和19-羟基-7-酮的互变异构混合物形式)在每种情况下都受到新环戊烷骨架C-20位置的功能和立体化学引起的空间和应变效应的影响。酸催化的20-的亲核取代ø -乙酰基组中的20,12-半缩醛通过20- Ô还研究了-甲基。还进行了其他反应(α-酮醇重排,烯醇酯的形成和二酚基团的还原)以及几种新环戊烷之间的化学相关性,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数据。最后,从6- O-乙酰基异脑脑素开始的丁烯半胱氨酸蛋白酶C的半合成支持了我们先前关于生物上异常的17β-新环戊烷二萜类化合物形成的假设。
    DOI:
    10.1016/s0040-4020(98)00890-4
  • 作为产物:
    描述:
    silica gel 作用下, 以 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55.0h, 以59%的产率得到(12S,20S)-19-acetoxy-4α,18;15,16-diepoxy-6α-hydroxy-7-oxo-neocleroda-13(16),14-diene-20,12-(20-O-methyl)acetal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生物遗传异常的17β-新环戊烷二萜的半合成
    摘要:
    已经研究了几种天然新环戊烷二萜类化合物(ereocephalin,isoeriocephalin,7,8-didehydroeriocephalin,picropolin和picropolinone)的反应性。碱性试剂催化的转化(在C-8上的顶基化,从C-7α到C-6α位置的反乙酰化,稳定的7α,19-半缩醛的形成以及7α,19-半缩醛和19-羟基-7-酮的互变异构混合物形式)在每种情况下都受到新环戊烷骨架C-20位置的功能和立体化学引起的空间和应变效应的影响。酸催化的20-的亲核取代ø -乙酰基组中的20,12-半缩醛通过20- Ô还研究了-甲基。还进行了其他反应(α-酮醇重排,烯醇酯的形成和二酚基团的还原)以及几种新环戊烷之间的化学相关性,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数据。最后,从6- O-乙酰基异脑脑素开始的丁烯半胱氨酸蛋白酶C的半合成支持了我们先前关于生物上异常的17β-新环戊烷二萜类化合物形成的假设。
    DOI:
    10.1016/s0040-4020(98)0089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