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成 22 种新衍
生物,对
咪唑并 [1,2- a ]
吡啶环的第 2 位和第 8 位进行了抗利什曼氏菌构效关系 (
SAR) 研究。在杜氏利什曼原虫和婴儿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和无菌无鞭毛体阶段进行筛选后,针对婴儿利什曼原虫的细胞内无鞭毛体阶段测试了最佳化合物,并评估了它们的体外理化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从而发现了一种新的antileishmanial6-chloro-3-nitro-8-(pyridin-4-yl)-2-[(3,3,3-trifluoropropylsulfonyl)methyl]imidazo[1,2- a ]pyridine hit。它对 HepG2 和 THP1
细胞系 (CC 50> 100 µM) 与对L. infantum细胞内无鞭毛体阶段的良好活性相关(
EC 50 = 3.7 µM对比
米替福新和
非昔硝唑的 0.4 和 15.9 µM,用作抗利什曼氏动物药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