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2-methylnaphthalen-1-yl)prop-2-yn-1-ol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2-methylnaphthalen-1-yl)prop-2-yn-1-ol
英文别名
3-(2-Methylnaphthalen-1-yl)prop-2-yn-1-ol
3-(2-methylnaphthalen-1-yl)prop-2-yn-1-ol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2O
mdl
——
分子量
196.249
InChiKey
QDNLJTZTSJJPB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溴苯酚3-(2-methylnaphthalen-1-yl)prop-2-yn-1-ol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89%的产率得到1-(3-(2-bromophenoxy)prop-1-yn-1-yl)-2-methylnaphtha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炔烃碳卤化反应中的协同立体效应:乙烯基卤化物的立体发散合成
    摘要:
    我们报告了我们的发现,即通过利用底物和催化剂之间的协同空间效应,可以实现分子内Pd催化的炔烃碳卤化反应。这种操作简单的方法使用了笨重的Pd / Q-Phos组合,可从相应的芳基氯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中获得四取代的乙烯基卤化物。底物中的立体效应通过促进C卤素的还原消除并促进催化转化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可逆的氧化加成机理,在升高的温度下观察到热力学驱动的异构化反应。因此,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的两种立体异构体变得容易接近。
    DOI:
    10.1002/anie.201409248
  • 作为产物:
    描述:
    2-甲基-1-萘醛正丁基锂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33h, 生成 3-(2-methylnaphthalen-1-yl)prop-2-y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炔烃碳卤化反应中的协同立体效应:乙烯基卤化物的立体发散合成
    摘要:
    我们报告了我们的发现,即通过利用底物和催化剂之间的协同空间效应,可以实现分子内Pd催化的炔烃碳卤化反应。这种操作简单的方法使用了笨重的Pd / Q-Phos组合,可从相应的芳基氯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中获得四取代的乙烯基卤化物。底物中的立体效应通过促进C卤素的还原消除并促进催化转化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可逆的氧化加成机理,在升高的温度下观察到热力学驱动的异构化反应。因此,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的两种立体异构体变得容易接近。
    DOI:
    10.1002/anie.20140924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ergistic Steric Effec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Palladium‐Catalyzed Alkyne Carbohalogenation: Stereodivergent Synthesis of Vinyl Halides
    作者:Christine M. Le、Perry J. C. Menzies、David A. Petrone、Mark Lautens
    DOI:10.1002/anie.201409248
    日期:2015.1.2
    our finding that by exploiting the synergistic steric effects between substrate and catalyst, an intramolecular Pd‐catalyzed alkyne carbohalogenation can be achieved. This operationally simple method uses the bulky Pd/Q‐Phos combination and allows access to tetrasubstituted vinyl halides from the corresponding aryl chlorides, bromides, and iodides. Steric effects in the substrate play a key role by
    我们报告了我们的发现,即通过利用底物和催化剂之间的协同空间效应,可以实现分子内Pd催化的炔烃碳卤化反应。这种操作简单的方法使用了笨重的Pd / Q-Phos组合,可从相应的芳基氯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中获得四取代的乙烯基卤化物。底物中的立体效应通过促进C卤素的还原消除并促进催化转化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可逆的氧化加成机理,在升高的温度下观察到热力学驱动的异构化反应。因此,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的两种立体异构体变得容易接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