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9,16,23-tetrakis(3-pyrrol-1-ylpropoxy)phthalocyan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9,16,23-tetrakis(3-pyrrol-1-ylpropoxy)phthalocyanine
英文别名
7,16,25,34-Tetrakis(3-pyrrol-1-ylpropoxy)-2,11,20,29,37,38,39,40-octazanonacyclo[28.6.1.13,10.112,19.121,28.04,9.013,18.022,27.031,36]tetraconta-1,3(40),4(9),5,7,10,12(39),13(18),14,16,19,21,23,25,27,30(37),31(36),32,34-nonadecaene;7,16,25,34-tetrakis(3-pyrrol-1-ylpropoxy)-2,11,20,29,37,38,39,40-octazanonacyclo[28.6.1.13,10.112,19.121,28.04,9.013,18.022,27.031,36]tetraconta-1,3(40),4(9),5,7,10,12(39),13(18),14,16,19,21,23,25,27,30(37),31(36),32,34-nonadecaene
2,9,16,23-tetrakis(3-pyrrol-1-ylpropoxy)phthalocyan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60H54N12O4
mdl
——
分子量
1007.17
InChiKey
FWWGQRCRWZHPC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1
  • 重原子数:
    76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1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166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9,16,23-tetrakis(3-pyrrol-1-ylpropoxy)phthalocyanine 、 cobalt(II) acetate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以92%的产率得到cobalt tetrapentapyridinophthalocyan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调节Co-N4大环配合物对葡萄糖的催化电氧化的氧化还原特性
    摘要:
    用四个不同的N4钴大环修饰的石墨电极,即Co Co.Co.PentPyrPc,CoCoCo.PyPz,CoCoCo.PyPz,CoCoHTP.O和CoCoOTP.C。对铜的氧化具有催化活性。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建立这些络合物的催化活性与其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相关性。使用旋转盘技术在流体力学条件下通过线性伏安法测试了不同修饰电极的活性。由质量传输校正电流构造的塔菲尔图给出的斜率范围为0.080至0。对于不同的催化剂为160 V /十倍,这表明第一单电子步骤是根据Co络合物的配体的性质以能垒的对称性进行速率控制的。日志图 I与Co(II)/(I)形式势的关系给出了火山曲线,其中还包括先前研究的催化剂。这说明了需要将催化剂的形式势调节至一定值以实现最大活性的概念。这些结果的理论解释是根据朗缪尔等温线进行的,该等温线用于将葡萄糖吸附在表面受限金属配合物的Co位点上。
    DOI:
    10.1016/j.electacta.2008.02.0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uning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Co-N4 macrocyclic complexes for the catalytic electrooxidation of glucose
    作者:Evelyn Villagra、Fethi Bedioui、Tebello Nyokong、J. Carlos Canales、Mamie Sancy、Maritza A. Páez、Juan Costamagna、José H. Zagal
    DOI:10.1016/j.electacta.2008.02.006
    日期:2008.5
    give slopes ranging from 0.080 to 0.160 V/decade for the different catalysts which suggests that a first one-electron step is rate controlling with the symmetry of the energy barrier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the ligand of the Co complex. A plot of log I versus the Co(II)/(I) formal potential gives a volcano curve that also includes catalysts studied previously. This illustrates the concept that the
    用四个不同的N4钴大环修饰的石墨电极,即Co Co.Co.PentPyrPc,CoCoCo.PyPz,CoCoCo.PyPz,CoCoHTP.O和CoCoOTP.C。对铜的氧化具有催化活性。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建立这些络合物的催化活性与其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相关性。使用旋转盘技术在流体力学条件下通过线性伏安法测试了不同修饰电极的活性。由质量传输校正电流构造的塔菲尔图给出的斜率范围为0.080至0。对于不同的催化剂为160 V /十倍,这表明第一单电子步骤是根据Co络合物的配体的性质以能垒的对称性进行速率控制的。日志图 I与Co(II)/(I)形式势的关系给出了火山曲线,其中还包括先前研究的催化剂。这说明了需要将催化剂的形式势调节至一定值以实现最大活性的概念。这些结果的理论解释是根据朗缪尔等温线进行的,该等温线用于将葡萄糖吸附在表面受限金属配合物的Co位点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