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3-dihydrobenzofuran-5-yl)but-3-en-1-am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3-dihydrobenzofuran-5-yl)but-3-en-1-amine
英文别名
1-(2,3-Dihydro-1-benzofuran-5-yl)but-3-en-1-amine
1-(2,3-dihydrobenzofuran-5-yl)but-3-en-1-am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15NO
mdl
——
分子量
189.257
InChiKey
JSFIBSFDCLOWF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35.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6-二叔丁基苯醌1-(2,3-dihydrobenzofuran-5-yl)but-3-en-1-amine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22.0h, 以35%的产率得到2,6-di-tert-butyl-4-(2-(2,3-dihydrobenzofuran-5-yl)-1H-pyrrol-1-yl)ph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亚氨基醌作为氮“N+”合成子的亲电性来构建 C-N 键
    摘要:
    报道了利用亚氨基醌的 N 中心亲电特性构建 C-N 键的新方法。通过邻乙烯基苯胺与苯醌缩合原位生成的亚氨基醌经过酸催化环化以优异的产率得到N-芳基吲哚。在类似的反应条件下,高烯丙基胺类似地反应得到N-芳基吡咯。此外,有机金属亲核试剂显示出添加到N-烷基亚氨基醌的氮原子上以提供胺产物。最后,亚氨基醌被证明是铜催化加氢胺化反应的亲电试剂。
    DOI:
    10.1021/acs.orglett.1c00867
  • 作为产物:
    描述:
    盐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107.4 mg的产率得到1-(2,3-dihydrobenzofuran-5-yl)but-3-en-1-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N-(芳氧基)亚胺的脱芳族钯催化的Uppolung烯丙基化伯胺的形式α-烯丙基化
    摘要:
    N-(芳氧基)亚胺很容易通过(伪)苄基伯胺和2,6-二叔丁基-1,4-苯醌的缩合/互变异构而获得,经过有效的烯丙基化反应后得到各种均一的伯胺水解后处理。N-(芳氧基)亚胺的去质子化产生离域的2-氮杂烯丙基阴离子型亲核试剂,与烯丙基碳酸叔丁酯生成的烯丙基钯(II)亲电试剂参与脱芳香族CC键形成反应。该反应性基质使(伪)苄基伯胺的形式α-烯丙基化成为可能。机理研究表明,所需键形成事件的表观区域选择性是由非选择性烯丙基化引发的聚合过程。N-(芳氧基)亚胺产生几种区域异构体,其随后通过逐步的[1,3]-或一致的[3,3]-σ位移而重排,最终收敛以提供所需的胺产物的区域异构体。
    DOI:
    10.1021/acs.joc.0c0102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xploiting Iminoquinones as Electrophilic at Nitrogen “N+” Synthons for C–N Bond Construction
    作者:Luis M. Mori-Quiroz、Chelsea G. Comadoll、Jonathan E. Super、Michael D. Clift
    DOI:10.1021/acs.orglett.1c00867
    日期:2021.9.17
    New methods for C–N bond construction exploiting the N-centered electrophilic character of iminoquinones are reported. Iminoquinones, generated in situ via the condensation of o-vinylanilines with benzoquinones, undergo acid-catalyzed cyclization to afford N-arylindoles in excellent yields. Under similar reaction conditions, homoallylic amines react analogously to afford N-arylpyrroles. Additionally
    报道了利用亚氨基醌的 N 中心亲电特性构建 C-N 键的新方法。通过邻乙烯基苯胺与苯醌缩合原位生成的亚氨基醌经过酸催化环化以优异的产率得到N-芳基吲哚。在类似的反应条件下,高烯丙基胺类似地反应得到N-芳基吡咯。此外,有机金属亲核试剂显示出添加到N-烷基亚氨基醌的氮原子上以提供胺产物。最后,亚氨基醌被证明是铜催化加氢胺化反应的亲电试剂。
  • Formal α-Allylation of Primary Amines by a Dearomative, Palladium-Catalyzed Umpolung Allylation of <i>N</i>-(Aryloxy)imines
    作者:Luis M. Mori-Quiroz、Shrikant S. Londhe、Michael D. Clift
    DOI:10.1021/acs.joc.0c01020
    日期:2020.12.4
    N-(Aryloxy)imines, readily accessible by condensation/tautomerization of (pseudo)benzylic primary amines and 2,6-di-tert-butyl-1,4-benzoquinone, undergo efficient allylation to afford a wide range of homoallylic primary amines following hydrolytic workup. Deprotonation of N-(aryloxy)imines generates a delocalized 2-azaallyl anion-type nucleophile that engages in dearomative C–C bond-forming reactions
    N-(芳氧基)亚胺很容易通过(伪)苄基伯胺和2,6-二叔丁基-1,4-苯醌的缩合/互变异构而获得,经过有效的烯丙基化反应后得到各种均一的伯胺水解后处理。N-(芳氧基)亚胺的去质子化产生离域的2-氮杂烯丙基阴离子型亲核试剂,与烯丙基碳酸叔丁酯生成的烯丙基钯(II)亲电试剂参与脱芳香族CC键形成反应。该反应性基质使(伪)苄基伯胺的形式α-烯丙基化成为可能。机理研究表明,所需键形成事件的表观区域选择性是由非选择性烯丙基化引发的聚合过程。N-(芳氧基)亚胺产生几种区域异构体,其随后通过逐步的[1,3]-或一致的[3,3]-σ位移而重排,最终收敛以提供所需的胺产物的区域异构体。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黄曲霉毒素 D1 顺式-3alpha,8alpha-二氢-4,6-二甲氧基-呋喃并[2,3-b]苯并呋喃 阿莫拉酮 苯甲醇,-α--甲基-4-(2-甲基丙基)-,乙酸酯(9CI) 苯并呋喃,7-氯-2,3-二氢-2,2-二甲基- 苯并呋喃,4-氯-2,3-二氢- 苯并呋喃,2,3-二氢-3-[(苯基硫代)甲基]- 苯并二氢呋喃-4-甲醛 苯并二氢呋喃-4-甲酸 苯并二氢呋喃-2-羧酸 胆甾-8-烯-3,15-二醇,(3b,5a,15a)-(9CI) 盐酸依法洛沙 甲基氨基甲酸4-氯-2,3-二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酯 甲基5-氨基-2,3-二氢-1-苯并呋喃-2-羧酸酯 甲基2-乙基-6-羟基-2,3-二氢-1-苯并呋喃-2-羧酸酯 甲基(2S)-2-乙基-2,3-二氢-1-苯并呋喃-2-羧酸酯 环丙基甲胺 灭草呋喃 氘代克百威(呋喃丹) 普芦卡必利杂质H 抗氧剂136 多特林中间体 呋草黄 呋罗芬酸 呋喃酚 十一碳烯 克百威 依法克生 他司美琼 人参宁 二苯基异壬基膦酸酯 二硫代双(甲基氨基甲酸)双(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酯 二[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重氮鎓]硫酸盐 二-2,3-二氢-1-苯并呋喃-5-基乙酸 乙基3-(7-溴-2,3-二氢-1-苯并呋喃-5-基)丙酸酯 丙硫克百威 丁硫克百威 [2H4]-2,3-二氢-5-苯并呋喃乙醇 [2H18]-丁硫克百威 [2-[2-氧代-5-(2,4,4-三甲基戊烷-2-基)-3H-1-苯并呋喃-3-基]-4-(2,4,4-三甲基戊烷-2-基)苯基]乙酸酯 [2,3-二氢-1-苯并呋喃-3-基(苯基)甲基]-二甲基-苯基硅烷 [2,2-二甲基-7-(甲基氨基甲酰氧基)-3H-1-苯并呋喃-3-基](Z)-2-甲基丁-2-烯酸酯 N-甲基氨基甲酸2,3-二氢苯并呋喃-7-基酯 N-甲基氨基甲酸2,3-二氢-2,2,4-三甲基苯并呋喃-7-基酯 N-甲基-[(2,3-二氢苯并[b]呋喃-7-基)甲基]胺 N-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2-基)甲胺盐酸盐 N-亚硝基羰基呋喃 N-[[(2S)-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5-碘-2,3-二氢-1-苯并呋喃-7-甲酰胺 N-[(2,2-二甲基-2,3-二氢-1-苯并呋喃-7-基)甲基]-n-甲胺 N-(吗啉基硫基)呋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