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3-nitrophenyl)-2-(piperidin-1-yl)quinazolin-4(3H)-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3-nitrophenyl)-2-(piperidin-1-yl)quinazolin-4(3H)-one
英文别名
3-(3-Nitrophenyl)-2-piperidin-1-ylquinazolin-4-one;3-(3-nitrophenyl)-2-piperidin-1-ylquinazolin-4-one
3-(3-nitrophenyl)-2-(piperidin-1-yl)quinazolin-4(3H)-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9H18N4O3
mdl
——
分子量
350.377
InChiKey
CNQMEHPHXIXQC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6
  • 拓扑面积:
    81.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3-nitrophenyl)-2-(piperidin-1-yl)quinazolin-4(3H)-one盐酸 、 tin(ll) chloride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8%的产率得到3-(3-aminophenyl)-2-(piperidin-1-yl)quinazolin-4(3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4(3H)-喹唑啉酮抗菌剂结构空间的探索。
    摘要:
    我们在此报告了4(3H)-喹唑啉酮的79种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结构活性关系(SAR)。在体外测定中进一步评估了二十一种类似物。随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化合物73((E)-3-(5-羧基-2-氟苯基)-2-(4-氰基苯乙烯基)喹唑啉-4(3H)-一)进一步研究。在临床相关的MRSA感染小鼠模型中,该化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协同作用。TZP组合缺乏抗MRSA的活性,但与化合物73协同作用以杀菌方式杀死MRSA。喹唑啉酮类药物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的变构位点结合的能力使协同作用合理化,导致活性位点的开放,从而使β-内酰胺抗生素现在能够以其作用机理与活性位点结合。该组合可有效治疗MRSA感染,为此许多抗生素(包括TZP)已面临临床淘汰。
    DOI:
    10.1021/acs.jmedchem.0c0015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4(3H)-喹唑啉酮抗菌剂结构空间的探索。
    摘要:
    我们在此报告了4(3H)-喹唑啉酮的79种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结构活性关系(SAR)。在体外测定中进一步评估了二十一种类似物。随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化合物73((E)-3-(5-羧基-2-氟苯基)-2-(4-氰基苯乙烯基)喹唑啉-4(3H)-一)进一步研究。在临床相关的MRSA感染小鼠模型中,该化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协同作用。TZP组合缺乏抗MRSA的活性,但与化合物73协同作用以杀菌方式杀死MRSA。喹唑啉酮类药物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的变构位点结合的能力使协同作用合理化,导致活性位点的开放,从而使β-内酰胺抗生素现在能够以其作用机理与活性位点结合。该组合可有效治疗MRSA感染,为此许多抗生素(包括TZP)已面临临床淘汰。
    DOI:
    10.1021/acs.jmedchem.0c0015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xploration of the Structural Space in 4(3<i>H</i>)-Quinazolinone Antibacterials
    作者:Yuanyuan Qian、Giuseppe Allegretta、Jeshina Janardhanan、Zhihong Peng、Kiran V. Mahasenan、Elena Lastochkin、Melissa Malia N. Gozun、Sara Tejera、Valerie A. Schroeder、William R. Wolter、Rhona Feltzer、Shahriar Mobashery、Mayland Chang
    DOI:10.1021/acs.jmedchem.0c00153
    日期:2020.5.28
    the syntheses of 79 derivatives of the 4(3H)-quinazolinones and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Twenty one analogs were further evaluated in in vitro assays. Subsequent investigation of th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singled out compound 73 ((E)-3-(5-carboxy-2-fluorophenyl)-2-(4-cyanostyryl)quinazolin-4(3H)-one) for further study
    我们在此报告了4(3H)-喹唑啉酮的79种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结构活性关系(SAR)。在体外测定中进一步评估了二十一种类似物。随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化合物73((E)-3-(5-羧基-2-氟苯基)-2-(4-氰基苯乙烯基)喹唑啉-4(3H)-一)进一步研究。在临床相关的MRSA感染小鼠模型中,该化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协同作用。TZP组合缺乏抗MRSA的活性,但与化合物73协同作用以杀菌方式杀死MRSA。喹唑啉酮类药物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的变构位点结合的能力使协同作用合理化,导致活性位点的开放,从而使β-内酰胺抗生素现在能够以其作用机理与活性位点结合。该组合可有效治疗MRSA感染,为此许多抗生素(包括TZP)已面临临床淘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