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NapNspfpe)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NapNspfpe)3
英文别名
1,7,13-tris(3-aminopropyl)-4,10,16-tris[(1S)-1-(4-fluorophenyl)ethyl]-1,4,7,10,13,16-hexazacyclooctadecane-2,5,8,11,14,17-hexone
C(NapNspfpe)3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45H60F3N9O6
mdl
——
分子量
880.023
InChiKey
UNJFLIHUHKGVQD-ZDCRTTOT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63
  • 可旋转键数:
    15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7
  • 拓扑面积:
    200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1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膜表现出抗菌活性的两亲性环状类肽
    摘要:
    对能够解决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的新型抗微生物剂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一组有前途的抗菌剂是抗菌肽 (AMP) 及其合成模拟物。特别是,已发现 N 取代甘氨酸的合成序列特异性寡聚物,称为“类肽”,已被发现在体外对细菌病原体显示出有效的抗菌活性,并且可以对抗出现抗菌素耐药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评估了环状拟肽寡聚体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临床分离株的抗菌活性。大环约束的存在可以强制拟肽侧链的全局两亲性组织。这些新的两亲化合物中的一些显示出有效的和选择性的抗菌活性。电子显微镜实验表明拟肽通过形成孔来靶向并破坏 MRSA 细胞质膜。这些结果证实了拟肽作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抗微生物治疗剂的潜力。
    DOI:
    10.1002/ejoc.20130007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