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bromomethyl-1,10-phenanthro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bromomethyl-1,10-phenanthroline
英文别名
2-bromomethyl[1,10]phenanthroline;2-(Bromomethyl)-1,10-phenanthroline
2-bromomethyl-1,10-phenanthro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9BrN2
mdl
——
分子量
273.132
InChiKey
XOKRMSCLWZLAC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methyl-2-(3,4,5-trimethoxyphenyl)-1H-benzo[d]imidazole 、 2-bromomethyl-1,10-phenanthroline六氟磷酸钾 作用下, 以 乙腈甲醇 为溶剂, 以6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生物启发的过渡金属-有机氢化物结合物对转移加氢的催化作用:实验和理论
    摘要:
    受到酵母醇脱氢酶(yADH)的启发,苯并咪唑(BI +)有机氢化物受体结构域与1,10-菲咯啉(phen)金属结合结构域结合,从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配体(L BI +)氢化载波容量(大号BI + + H - ⇌大号BI H)。已经制备了[Cp * M(L BI)Cl] [PF 6 ] 2类型的配合物(M = Rh,Ir),并通过循环伏安法,UV / Vis光谱电化学和对于Ir III同源物X进行了全面表征。射线晶体学。[Cp * Rh(L BI] Cl] [PF 6 ] 2在相应的[Cp * Ir(L BI)Cl] [PF 6 ]和[Cp * M(phen)Cl]的条件下,通过甲酸酯以极高的收率催化亚胺的转移氢化。[PF 6 ](M = Rh,Ir)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几乎是惰性的。讨论了催化途径的可能替代方法,并通过DFT计算确定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自由能。DFT研究支持了一种机制,该机制涉及甲酸驱动的RhH形成(90
    DOI:
    10.1002/chem.201405129
  • 作为产物:
    描述:
    2-hydroxymethyl-1,10-phenanthroline氢溴酸溶剂黄146 作用下, 反应 3.0h, 以56%的产率得到2-bromomethyl-1,10-phenanthr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1,10-菲咯啉的一些新型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
    描述了一组新的N-杂环化合物的合成,这些化合物是1,10-菲咯啉的衍生物。这些化合物被设计为通用螯合剂,可与过渡金属离子一起用作三齿,四齿或六齿配体。稠环分子成分已包括在化合物的设计中,因此它们可以通过嵌入充当与DNA的结合剂。这包括吡嗪并[2,3- f ] [1,10]菲咯啉和二吡啶基[3,2- a:2'3'- c ]吩嗪的取代衍生物的合成。
    DOI:
    10.1002/jhet.557037012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some novel derivatives of 1,10-phenanthroline
    作者:Adel M. S. Garas、Robert S. Vagg
    DOI:10.1002/jhet.5570370125
    日期:2000.1
    The synthesis is described of a set of new N-heterocyclic compounds which are derivatives of 1,10-phenanthroline. The compounds are designed to be general purpose chelating agents which could function as tri-, tetra- or hexadentate ligands with transition metal ions. Fused-ring molecular component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design of the compounds so that they may function as binding agents to DNA
    描述了一组新的N-杂环化合物的合成,这些化合物是1,10-菲咯啉的衍生物。这些化合物被设计为通用螯合剂,可与过渡金属离子一起用作三齿,四齿或六齿配体。稠环分子成分已包括在化合物的设计中,因此它们可以通过嵌入充当与DNA的结合剂。这包括吡嗪并[2,3- f ] [1,10]菲咯啉和二吡啶基[3,2- a:2'3'- c ]吩嗪的取代衍生物的合成。
  • Bio-Inspired Transition Metal-Organic Hydride Conjugates for Catalysis of Transfer Hydrogenation: Experiment and Theory
    作者:Alex McSkimming、Bun Chan、Mohan M. Bhadbhade、Graham E. Ball、Stephen B. Colbran
    DOI:10.1002/chem.201405129
    日期:2015.2.9
    of the type [Cp*M(LBI)Cl][PF6]2 (M=Rh, Ir) have been made and fully characteris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UV/Vis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and, for the IrIII congener, X‐ray crystallography. [Cp*Rh(LBI)Cl][PF6]2 catalyses th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imines by formate ion in very goods yield under conditions where the corresponding [Cp*Ir(LBI)Cl][PF6] and [Cp*M(phen)Cl][PF6] (M=Rh, Ir) complexes are
    受到酵母醇脱氢酶(yADH)的启发,苯并咪唑(BI +)有机氢化物受体结构域与1,10-菲咯啉(phen)金属结合结构域结合,从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配体(L BI +)氢化载波容量(大号BI + + H - ⇌大号BI H)。已经制备了[Cp * M(L BI)Cl] [PF 6 ] 2类型的配合物(M = Rh,Ir),并通过循环伏安法,UV / Vis光谱电化学和对于Ir III同源物X进行了全面表征。射线晶体学。[Cp * Rh(L BI] Cl] [PF 6 ] 2在相应的[Cp * Ir(L BI)Cl] [PF 6 ]和[Cp * M(phen)Cl]的条件下,通过甲酸酯以极高的收率催化亚胺的转移氢化。[PF 6 ](M = Rh,Ir)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几乎是惰性的。讨论了催化途径的可能替代方法,并通过DFT计算确定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自由能。DFT研究支持了一种机制,该机制涉及甲酸驱动的RhH形成(90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 5-硝基-1,10-菲罗啉硫酸亚铁 5-硝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硝基-1,10-菲咯啉 5-甲氧基-2-(三氟甲基)-1,10-菲并啉-4(1H)-酮 5-甲氧基-1H-1,10-菲咯啉-4-酮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 5-溴-1,10-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