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methyl-3-(p-tolylthio)-1H-indole | 1414598-69-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methyl-3-(p-tolylthio)-1H-indole
英文别名
5-methyl-3-(4-methylphenyl)sulfanyl-1H-indole
5-methyl-3-(p-tolylthio)-1H-indole化学式
CAS
1414598-69-8
化学式
C16H15NS
mdl
——
分子量
253.368
InChiKey
MZRHLIFAJXZAI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41.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5-甲基吲哚4-甲苯硫酚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63%的产率得到5-methyl-3-(p-tolylthio)-1H-indole
    参考文献:
    名称:
    碘催化吲哚与硫醇的直接硫醇化,使用空气作为氧化剂生成 3-硫代吲哚
    摘要:
    已经开发了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用于通过分子碘催化吲哚与硫醇的直接硫醇化来构建 3-硫代吲哚。本协议采用硫醇作为硫醇化剂,廉价的分子碘作为催化剂,环境友好的空气作为氧化剂,允许区域选择性生成 3-硫代吲哚,收率良好。图形摘要
    DOI:
    10.1007/s10562-016-179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odine–PPh3-mediated C3-sulfenylation of indoles with sodium sulfinates
    作者:Praewpan Katrun、Sakchai Hongthong、Sornsiri Hlekhlai、Manat Pohmakotr、Vichai Reutrakul、Darunee Soorukram、Thaworn Jaipetch、Chutima Kuhakarn
    DOI:10.1039/c4ra02607a
    日期:——
    3-(Alkylsulfanyl)- and 3-(arylsulfanyl)indoles were efficiently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indoles with sodium sulfinates mediated by iodine–PPh3 in ethanol.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the present protocol are simplicity, high efficiency, non-anhydrous condition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reagents and solvent, and short reaction time.
    通过在乙醇-三苯膦介导的吲哚与亚磺酸钠的反应,高效地合成了3-(烷基基)-和3-(芳基基)吲哚。本方法的显著特点是操作简单、高效、无需无条件、环境友好的试剂和溶剂,以及反应时间短。
  • Iodine/Manganese Catalyzed Sulfenylation of Indole via Dehydrogenative Oxidative Coupling in Anisole
    作者:Weihe Li、Hao Wang、Shengping Liu、Hua Feng、Enrico Benassi、Bo Qian
    DOI:10.1002/adsc.202000291
    日期:2020.7.16
    This protocol describes an iodine/manganese catalytic system for dehydrogenative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 of indoles with thiols in anisole. Particularly, the dual roles of anisole have been first demonstrated as a solvent and as a promoter via the formation of an oxonium ion intermediate to accelerate the generation of products. A series of sulfenylindoles are readily constructed under aerobic
    该方案描述了/催化体系,用于吲哚吲哚醇的脱氢氧化偶联反应。特别是,苯甲醚的双重作用已首先通过形成氧离子中间体以加速产物的产生而证明其作为溶剂和促进剂。在需氧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很容易构建一系列的亚磺酰基吲哚。此外,制备抗癌和抗艾滋病药物的成就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机制研究揭示了可能的替代途径,并且单电子转移过程也参与了这一转变。
  • TBAI-mediated regioselective sulfenylation of indoles with sulfonyl chlorides in one pot
    作者:Yongzhao He、Jun Jiang、Wenhu Bao、Wei Deng、Jiannan Xiang
    DOI:10.1016/j.tetlet.2017.10.040
    日期:2017.12
    A versatile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3-sulfenylated indoles via TBAI promoted sulfenylation of indoles with sulfonyl chlorides in one pot has been presented. This system features highly regioselective, metal-free, easy operation, and shows a broad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leading to excellent yields. And this reaction could be easily conducted in 10 mmol scale with high effectivity. A plausible
    已经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一个罐中通过TBAI促进的用磺酰氯吲哚的亚磺酰基化来合成3-亚磺酰化的吲哚。该系统具有高度区域选择性,无属,易于操作的特点,并且具有宽泛的官能团耐受性,从而可实现出色的收率。而且该反应可以容易地以10mmol规模高效地进行。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机制。
  • 一种电化学催化氧化合成3-巯基吲哚类化合 物的方法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公开号:CN107620088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催化氧化合成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三电极体系,阴极和阳极均为石墨电极,以0.1mol/L的硝酸银乙腈溶液作为参比电极;在四硼酸乙腈溶液中,加入吲哚类化合物、二醚和碘化钾,在温度45~75℃、0.2~0.6V的恒压条件下搅拌电解反应3~24h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产物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操作简便安全,产物3‑巯基吲哚类化合物收率高;反应条件比较温和;使用了清洁的电能为氧化还原剂,大大降低了环境成本。
  • 硫醚化吲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天津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9678783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醚化吲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将催化剂、吲哚类反应物、、取代苯基磺酰氯和溶剂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并于70~100℃下搅拌反应13~17小时,得到醚化吲哚类化合物,其中,所述吲哚类反应物、和取代苯基磺酰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2,所述催化剂为单质,所述溶剂为1,4‑二氧六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原料和催化剂便宜易得,采用一锅法制得产物,步骤简单,副产物少。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p)-2-(叔丁硫基)-1-(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1E)-1-{4-[(4-氨基苯基)硫烷基]苯基}乙酮肟 颜料红88 颜料紫36 顺式-1,2-二(乙硫基)-1-丙烯 非班太尔-D6 雷西那得中间体 阿西替尼杂质J 阿西替尼杂质C 阿西替尼杂质4 阿西替尼杂质 阿西替尼 阿拉氟韦 阿扎毒素 阿嗪米特 阔草特 银(I)(6-氨基-2-(甲硫基)-5-亚硝基嘧啶-4-基)酰胺水合物 钾三氟[3-(苯基硫基)丙基]硼酸酯(1-) 邻甲苯基(对甲苯基)硫化物 避虫醇 连翘脂苷B 还原红 41 还原紫3 还原桃红R 达索尼兴 辛硫醚 辛-1,7-二炔-1-基(苯基)硫烷 西嗪草酮 萘,2-[(2,3-二甲基苯基)硫代]- 莫他哌那非 茴香硫醚 苯醌B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甲基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6-二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2-[(2-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氯-4-[(4-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乙硫基)- 苯酚,3,5-二[(苯基硫代)甲基]- 苯胺,4-[5-溴-3-[4-(甲硫基)苯基]-2-噻嗯基]- 苯胺,3-氯-4-[(1-甲基-1H-咪唑-2-基)硫代]- 苯胺,2-[(2-吡啶基甲基)硫代]- 苯硫醚-D10 苯硫胍 苯硫基乙酸 苯硫代磺酸S-(三氯乙烯基)酯 苯甲醇,2,3,4,5,6-五氟-a-[(苯基硫代)甲基]-,(R)- 苯甲酸,3-[[2-[(二甲氨基)甲基]苯基]硫代]-,盐酸 苯甲胺,5-氟-2-((3-甲氧苯基)硫代)-N,N-二甲基-,盐酸 苯甲二硫酸,4-溴苯基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