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bis(chlorosulfanyl)butane | 57693-2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bis(chlorosulfanyl)butane
英文别名
butane-1,4-diyl dihypochlorothioite;butane-1,4-disulfenyl chloride;Butan-1,4-disulfenylchlorid;4-Chlorosulfanylbutyl thiohypochlorite
1,4-bis(chlorosulfanyl)butane化学式
CAS
57693-23-9
化学式
C4H8Cl2S2
mdl
——
分子量
191.146
InChiKey
CYUDAJKHTGBWB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62.1±23.0 °C(Predicted)
  • 密度:
    1.315±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50.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多功能橡胶助剂及其制备工艺
    申请人: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8689912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橡胶助剂,1,X‑二(N,N‑二邻苯二甲酰亚胺二硫)直链烷烃;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1,X‑二(N,N‑二邻苯二甲酰亚胺二硫)直链烷烃的制备工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①、合成工艺简洁易于操作;②产品分子中含有次磺酰胺类(N‑S型)和亚甲基链段两种结构,即具有防止胶料早期硫化焦烧的功能,亚甲基链段插入到橡胶分子结构中使得胶料有较好的柔韧性,起到抗硫化返原的作用;③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收率高、产品纯度高、无味且不喷霜;④本发明制备的新型多功能橡胶助剂产品能满足和顺应了今后发展低气味或无味轮胎的方向和要求,具有很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 Synthesis of mixed phosphorotrithioates <i>via</i> thiol coupling with bis(diisopropylamino)chlorophosphine and sulphenyl chloride
    作者:Feroze Hussain、Sajjad Ahmed、Ashiq Hussain Padder、Qazi Naveed Ahmed
    DOI:10.1039/d3ob01668d
    日期:——
    under mild condition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obviating the requirement for supplementary additives. The method's versatility stems from its utilization of diverse thiols as nucleophilic reactants, 1-chloro-N,N,N′,N′-tetraisopropylphosphanediamine [bis(diisopropylamino)chlorophosphine] as the phosphorus precursor, and various sulphenyl chlorides as sources of electrophilic sulfur. Notably, our investigation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告了一种在环境温度温和条件下新型高效的混合三硫代磷酸酯的一锅法合成方法,无需补充添加剂。该方法的多功能性源于其利用多种硫醇作为亲核反应物,1-氯-N , N , N ', N'-四异丙基膦二胺[双(二异丙氨基)氯膦]作为磷前体,以及各种磺基氯化物作为亲电子硫源。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研究范围超出了混合三硫代磷酸酯,涵盖了硒代二硫代磷酸酯的合成,强调了该合成方案的广泛适用性。
  • Brintzinger et al., Chemische Berichte, 1954, vol. 87, p. 320,323
    作者:Brintzinger et 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