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diamantyl)diamantane | 1111898-9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diamantyl)diamantane
英文别名
4-(4-Pentacyclo[7.3.1.14,12.02,7.06,11]tetradecanyl)pentacyclo[7.3.1.14,12.02,7.06,11]tetradecane
4-(4-diamantyl)diamantane化学式
CAS
1111898-95-3
化学式
C28H38
mdl
——
分子量
374.61
InChiKey
XHOBOHVTICKRS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3
  • 重原子数:
    28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bromodiamantanesodium 作用下, 以 间二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48%的产率得到4-(4-diamantyl)diamant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有很长碳-碳键的稳定烷烃
    摘要:
    叔金刚石溴化物的金属诱导偶联产生高度空间拥挤的烃(杂)二聚体,在 2-(1-二金刚烷基)[121]四金刚烷中具有高达 1.71 Å 的超长中心 CC 键。然而,这些二聚体即使在高于 200 °C 的温度下也非常稳定,这与常见的 CC 键长与键强度的相关性不一致。我们认为这种非凡的稳定性源于相邻的 H 端接金刚石状表面之间的众多分子内范德华引力。1-(1-金刚烷基)二金刚烷、1-(1-金刚烷基)二金刚烷、2-(1-金刚烷基)三金刚烷、2-(1-二金刚烷基)三金刚烷和2-(1-二金刚烷基)的CC键旋转动力学[121]四金刚烷通过变温(1)H-和(13)C NMR光谱进行了研究。向内 (endo) CH 表面的形状决定了动态行为,将中央 CC 键旋转障碍从 7 更改为 33 kcal mol(-1)。我们用 6-31G(d,p) 探讨了流行的密度泛函理论 (DFT) 方法(包括 BLYP、B3L
    DOI:
    10.1021/ja302258q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able Alkanes Containing Very Long Carbon–Carbon Bonds
    作者:Andrey A. Fokin、Lesya V. Chernish、Pavel A. Gunchenko、Evgeniya Yu. Tikhonchuk、Heike Hausmann、Michael Serafin、Jeremy E. P. Dahl、Robert M. K. Carlson、Peter R. Schreiner
    DOI:10.1021/ja302258q
    日期:2012.8.22
    diamondoid bromides gave highly sterically congested hydrocarbon (hetero)dimers with exceptionally long central C-C bonds of up to 1.71 Å in 2-(1-diamantyl)[121]tetramantane. Yet, these dimers are thermally very stable even at temperatures above 200 °C, which is not in line with common C-C bond length versus bond strengths correlations. We suggest that the extraordinary stabilization arises from numerous
    叔金刚石溴化物的金属诱导偶联产生高度空间拥挤的烃(杂)二聚体,在 2-(1-二金刚烷基)[121]四金刚烷中具有高达 1.71 Å 的超长中心 CC 键。然而,这些二聚体即使在高于 200 °C 的温度下也非常稳定,这与常见的 CC 键长与键强度的相关性不一致。我们认为这种非凡的稳定性源于相邻的 H 端接金刚石状表面之间的众多分子内范德华引力。1-(1-金刚烷基)二金刚烷、1-(1-金刚烷基)二金刚烷、2-(1-金刚烷基)三金刚烷、2-(1-二金刚烷基)三金刚烷和2-(1-二金刚烷基)的CC键旋转动力学[121]四金刚烷通过变温(1)H-和(13)C NMR光谱进行了研究。向内 (endo) CH 表面的形状决定了动态行为,将中央 CC 键旋转障碍从 7 更改为 33 kcal mol(-1)。我们用 6-31G(d,p) 探讨了流行的密度泛函理论 (DFT) 方法(包括 BLYP、B3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