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氯-4,4,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 | 14812-59-0

中文名称
2-氯-4,4,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
中文别名
2-氯-4,4,5,5-四甲基-1,3,2-二噁磷杂戊环
英文名称
2-chloro-4,4,5,5-tetramethyl-1,3,2-dioxaphospholane
英文别名
——
2-氯-4,4,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化学式
CAS
14812-59-0
化学式
C6H12ClO2P
mdl
MFCD00274239
分子量
182.587
InChiKey
WGPCXYWWBFBNS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81.5-82 °C13 mm Hg(lit.)
  • 密度:
    1.149 g/mL at 25 °C(lit.)
  • 闪点:
    >230 °F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22,S26,S27,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14,R34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65 8/PG 2
  • 储存条件:
    请将物品保持紧闭,并存放在凉爽干燥的地方。

SDS

SDS:ca10be021890439bb181adf9f17079d8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2-Chloro-4,4,5,5-tetramethyl-1,3,2-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dioxaphospholane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腐蚀 (类别1B)
严重的眼损伤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象形图
信号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警告申明
预防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80 戴防护手套/ 穿防护服/ 戴防护眼罩/ 戴防护面具。
措施
P301 + P330 + 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 + P361 + 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 如果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遇水剧烈反应。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6H12ClO2P
分子式
: 182.59 g/mol
分子量
成分 浓度
2-Chloro-4,4,5,5-tetramethyl-1,3,2-dioxaphospholane
-
化学文摘编号(CAS No.) 14812-59-0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干粉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磷的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的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6.2 环境预防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品处理。 不要用水冲洗。 存放在合适的封闭的处理容器内。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防止吸入蒸汽和烟雾。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贮存期间严禁与水接触。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控制参数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工业卫生和安全使用规则来操作。 休息以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阻燃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颜色: 无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81.5 - 82 °C 在 17 hPa - lit.
g) 闪点
113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相对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1.149 g/cm3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化学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遇水剧烈反应。
10.4 避免接触的条件
暴露在潮湿中。
10.5 不兼容的材料
水,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引致灼伤。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引起皮肤烧伤。
眼睛 引起眼睛烧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3265 国际海运危规: 3265 国际空运危规: 3265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CORROSIVE LIQUID, ACIDIC, ORGANIC, N.O.S. (2-Chloro-4,4,5,5-tetramethyl-1,3,2-
dioxaphospholane)
国际海运危规: CORROSIVE LIQUID, ACIDIC, ORGANIC, N.O.S. (2-Chloro-4,4,5,5-tetramethyl-1,3,2-
dioxaphospholane)
国际空运危规: Corrosive liquid, acidic, organic, n.o.s. (2-Chloro-4,4,5,5-tetramethyl-1,3,2-
dioxaphospholan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国际海运危规: 8 国际空运危规: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2-chloro-4,4,5,5-tetramethyl-1,3,2-dioxaphospholane 2-oxide 60146-70-5 C6H12ClO3P 198.586
    —— 4,4,5,5-tetramethyl<1,3,2>dioxaphospholane-2-oxide 16352-18-4 C6H13O3P 164.141
    2-甲氧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磷杂环戊烷 2-methoxy-4,4,5,5-tetramethyl-1,3,2-dioxaphospholane 14812-60-3 C7H15O3P 178.168
    —— 2-tert-Butoxy-4,4,5,5-tetramethyl-1,3,2-dioxa-phospholan 28950-19-8 C10H21O3P 220.249
    —— ethyl tetramethylene phosphite 38206-24-5 C8H17O3P 192.19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氯-4,4,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三乙胺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四氯化碳乙醚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50.0h, 生成 频哪醇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4,4,5,5-四甲基-2-(2-氧代-1,2-二苯基乙氧基)-1的新型异构笼型(P–C / P–O)-膦酸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水解,3,2-二氧戊环和六氟丙酮†
    摘要:
    4,4,5,5-四甲基-2-(2-氧代-1,2-二苯基乙氧基)-1,3,2-二氧杂膦烷与六氟丙酮的反应导致区域异构笼的同时形成(P–C / P -O)-磷光烷,其结构得到XRD的明确证实。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具有高立体选择性(> 96%)的P–C-异构体重排为P–O-异构体,同时保留了磷的配位。研究发现,P-O-异构体的逐步水解最初产生2-(2,3-二羟基-1,2-二苯基-3-三氟甲基-4,4,4-三氟丁氧基)-4,4,5, 5-四甲基-2-氧代-1,3,2-二氧杂磷杂环戊烷是唯一的立体异构体,其结构也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该化合物的进一步水解导致形成2,3-二羟基-3-三氟甲基-4,4,4-三氟-1,2-二苯基丁基磷酸酯和频哪醇,在晶体中形成溶剂化物。P–C-异构体的水解产生2-羟基-4,4,5,5-四甲基-2-氧代-1,3,2-二氧杂膦烷,安息香和六氟异丙醇。
    DOI:
    10.1039/c6ra17983e
  • 作为产物:
    描述:
    频哪醇吡啶三氯化磷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2-氯-4,4,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
    参考文献:
    名称:
    环氧大豆油酸甲酯衍生溶剂的化学表征和物理性质
    摘要:
    环氧大豆油酸甲酯(EMS)与醇,二氧化碳和丙酮的反应产生的液体具有溶剂性质,使其比大豆油酸甲酯更适合溶解极性物质。EMS中的Amberlyst-15与醇的存在下的反应,包括甲醇,乙醇,Ñ丁醇和2-甲氧基乙醇产生了一系列含有醚(–OR)和醇(–OH)基团的溶剂。EMS与二氧化碳和丙酮的反应分别得到具有碳酸酯和酮官能团的产物。通过MS和NMR研究表征了由EMS与MeOH反应产生的产物EMS(MeOH)中存在的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除了由横跨环氧化物的MeOH加成所产生的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环状四氢呋喃衍生物,它们是由亚油酸甲酯(18:2)与MeOH的反应衍生而来的。所有溶剂的特征在于高沸点和低蒸气压。它们的粘度高于大豆酸甲酯的粘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贝壳杉醇丁醇值很高,介于280至852之间,所有这些都比大豆油甲酯的(57)高得多。如此高的KB值表明这些溶剂具有非常有利的增溶剂性能,这可由EM
    DOI:
    10.1007/s11746-015-2607-6
  • 作为试剂:
    描述:
    对甲苯磺酰叠氮吡咯-2-羧酸2-氯-4,4,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三乙胺 作用下, 以 氯苯 为溶剂, 反应 14.0h, 以81%的产率得到N-tosyl-1H-pyrrole-2-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羧酸的直接取代:无痕施陶丁格连接中的一种化学选择性的O-到N-酰基迁移。
    摘要:
    描述了叠氮化物的氯亚磷酸酯修饰的,类似于Staudinger的酰化反应,涉及羧酸的高度化学选择性,直接亲核酰基取代。在简单的水溶液处理后,该反应可提供相应的分析纯度的酰胺,产率为32–97%,而无需预活化步骤。在多种亲核和亲电官能团(包括胺,醇,酰胺,醛和酮)的存在下,使用氯代亚磷酸酯作为双羧酸-叠氮化物活化剂可以形成酰基CN键。描述了用于形成烷基酰胺,磺酰基酰胺,内酰胺和二肽的羧酸和叠氮化物的偶联。
    DOI:
    10.1002/chem.2012017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apicophilicity of thio-substituents in trigonal bipyramidal phosphoranes
    作者:Stephen Bone、Stuart Trippett、Peter J. Whittle
    DOI:10.1039/p19740002125
    日期:——
    data on the energetics of the pseudorotation processes available to these system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picophilicities of phenoxy- and phenylthio-groups are similar, with the balance varying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other ligands. Further evidence is given for the high apicophilicity of the hydrogen atom. The concept of multiple turnstile rotation processes is discuss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许多具有P-苯氧基-和P-苯硫基的五坐标螺磷杂环戊烷的可变温度nmr光谱已经给出了可用于这些系统的假旋转过程的能量学数据。结论是苯氧基和苯硫基的亲脂性相似,其平衡根据其他配体的性质而变化。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氢原子具有很高的亲养性。讨论了多个旋转栅旋转过程的概念,并特别参考了螺磷杂环戊烷。
  • Correlation analysis of31P NMR chemical shifts with substituent effects of phenols
    作者:Zhi-Hua Jiang、Dimitris S. Argyropoulos、Alessandro Granata
    DOI:10.1002/mrc.1260330509
    日期:1995.5
    and their 31P chemical shifts were recorded. Excellent resolution between the chemical shifts of phosphitylated carboxylic acids, phenols and aliphatic alcohols was obtained. The correlations of the phosphorus chemical shifts with the chemical environments of lignin‐related phenols using the Hammett principles provided an excellen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onance substituent constant, σ RO
    超过 60 种木质素相关模型化合物用 2-氯-4,4,5,5-四甲基二氧杂磷杂环戊烷(早期工作中使用的 2-氯-1,3,2-二氧杂环磷烷的空间位阻类似物)及其 31P 化学位移进行亚磷酸化被记录下来。获得了亚磷酸化羧酸、酚类和脂肪醇的化学位移之间的出色分辨率。使用哈米特原理,磷化学位移与木质素相关酚类化学环境的相关性提供了共振取代基常数σ RO 与对位取代木质素相关酚类的相应 31 P NMR 化学位移值之间的极好的线性关系. 此外,获得了邻位和对位取代的亚磷酸化酚的 31P NMR 化学位移之间的相关性。
  • Synthesis and antihypertensive activities of 1,4-dihydropyridine-5-phosphonate derivatives. II.
    作者:IWAO MORITA、KATSUTOSHI KUNIMOTO、MASAMI TSUDA、SHIN-ICHI TADA、MASAHIRO KISE、KIYOSHI KIMURA
    DOI:10.1248/cpb.35.4144
    日期:——
    A series of 1, 4-dihydropyridine-5-cyclic phosphonate derivatives, designed as analogues of 1, 4- dihydropyridine-3, 5-dicarboxylate calcium antagonists, was synthesized and examined for antihypertensive activity. Several compounds were proved to have activities superior or comparable to that of nifedipine in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in normotensive and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 Among these compounds, methyl 2, 6-dimethyl-5- (2-oxo-1, 3, 2-dioxaphosphorinan-2-yl) -4- (2-nitrophenyl) -1, 4-dihydropyridine-3-carboxylate (31, DHP-218) was approximately 7 times more active than nifedipine in SHR and was select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re discussed.
    合成了一系列1,4-二氢吡啶-5-环状磷酸酯衍生物,作为1,4-二氢吡啶-3,5-二羧酸钙拮抗剂的类似物,并对其抗高血压活性进行了检查。几种化合物在降低正常血压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方面被证明具有优于或可比于硝苯地平的活性。在这些化合物中,甲基2,6-二甲基-5-(2-氧-1,3,2-二氧磷烷-2-基)-4-(2-硝基苯基)-1,4-二氢吡啶-3-羧酸酯(31,DHP-218)在SHR中的活性约为硝苯地平的7倍,并被选为进一步开发和临床评估的候选化合物。讨论了结构-活性关系。
  • Helicene-Based Phosphite Ligands in Asymmetric Transition-Metal Catalysis: Exploring Rh-Catalyzed Hydroformylation and Ir-Catalyzed Allylic Amination
    作者:Zuzana Krausová、Petr Sehnal、Bojan P. Bondzic、Serghei Chercheja、Peter Eilbracht、Irena G. Stará、David Šaman、Ivo Starý
    DOI:10.1002/ejoc.201100259
    日期:2011.7
    2-dioxaphospholan-2-yl fragment was most effective in asymmetric allylic aminations, exhibiting high enantioselectivity (up to 94 % ee), excellent regioselectivity in favor of the branched products, and good reactivity.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first use of helicene-like ligands in asymmetric reactions, including hydroformylation and allylic amination, and the promising results indic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helicene
    从光学纯的 [6] 类螺旋醇 (P,3S)-3-methyl-4-(4-methylphenyl)-1,3,6,7-tetrahydrobenzo[c]benzo[5,6]phenanthro[ 4,3-e]oxepin-14-ol,四个螺旋亚磷酸酯由相应的氯亚磷酸酯制备。这些含有母体或取代的 1,3,2-二氧杂膦基-2-基或二苯并[d,f][1,3,2]二氧膦-6-基部分的配体被应用于由 Rh( acac)(CO)2 和 [Ir(cod)Cl]2 催化肉桂基型碳酸酯的不对称烯丙基胺化。含有二苯并[d,f][1,3,2]dioxaphosphepin-6-yl 基团的螺旋亚磷酸酯在苯乙烯的不对称加氢甲酰化中最为成功,导致适度的对映体过量值(高达 32% ee),高区域选择性有利于支链产品,并且大多是高转化率,而含有 4,4,5,5-tetramethyl-1,3,2-dioxaphospholan-2-yl
  • Mécanisme de formation et de transformation des spirophosphoranes
    作者:R. Burgada、C. Laurenço
    DOI:10.1016/s0022-328x(00)91489-x
    日期:1974.2
    The synthesis of about forty new spirophosphoranes containing a PH bond offers examples of new cases of tautomeric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triand pentacoordinated forms as shown by: (a) recording the 31P NMR spectra between 20 and 150°, (b) using a chemical test which is specific of the PIII form. These results allowed us to discus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quilibrium PIII ⇌ PV.
    合成约40个含PH键的新螺磷杂环戊烷提供了三配位和五配位形式之间互变异构平衡新情况的例子,如:(a)记录20至150°之间的31 P NMR光谱,(b)使用a P III形式的化学测试。这些结果让我们来讨论影响平衡P因素III ⇌P V。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尿苷5'-二磷酸酯溴乙酰醇 N,N-二乙基-4-甲基-1,3,2-二氧杂磷杂环戊烷-2-胺 4,4,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2-醇 2-氯-4-甲基-1,3,2-二氧杂磷杂环戊烷 2-氯-4,4,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 2-氯-1,3,2-二氧磷杂环戊烷 (3,5-二甲基苯基)[羟基(吡啶-4-基甲基)-lambda~5~-氮烷基]甲酮 2-(2-ethylbutoxy)-2-oxo-1,3,2-dioxaphospholane 2-(tert-butoxycarbonylamino)ethoxy-2-oxo-1,3,2-dioxaphospholane 5-dimethylamino-7-isopropylidene-8,8-dimethyl-1,4,6-trioxa-5λ5-phospha-spiro[4.4]nonan-9-one 5-dipropylaminomethyl-1,4,6,9-tetraoxa-5-phosphaspiro<4.4>nonane ethylenedioxy-O-(4,4-dimethyl-1,3-butadien-2-yl)phosphite pentamethyl-2,3,3,4,4 dioxaphospholane-1,3,2 propargyl ethylene phosphate 2-methylthio-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1,3,2λ5-dioxaphospholane 2,2-bis(diethylamino)-2-(1,1,1,3,3,3-hexafluoro)isopropoxy-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1,3,2λ5ς5-dioxaphospholane 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2-<2,2,2-trifluoro-1-(trifluoromethyl)ethoxy>-spiro-<1,3,2λ5-dioxaphospholane-2,2'-(1,3,2λ5) dioxaphosphorinane> 4-chloromethyl-[1,3,2]dioxaphospholane 2-oxide 5-Methoxy-2,2,3,3-tetramethyl-7,9-bis(trifluoromethyl)-1,4,6-trioxa-5lambda5-phosphaspiro[4.4]non-7-en-9-ol 2,2-Dimethoxy-2-methyl-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1,3,2lambda5-dioxaphospholane 5,7-Dimethyl-2,2,3,3,9,9,10,10-octakis(trifluoromethyl)-1,4,6,8,11-pentaoxa-5lambda5,7lambda5-diphosphadispiro[4.1.47.35]tetradecane Butylamino-ethylendioxyphosphin 5-Dichloromethyl-1,4,6,9-tetraoxa-5λ5-phospha-spiro[4.4]nonane-2,7-dione 5-Fluoro-1,4,6,9-tetraoxa-5λ5-phospha-spiro[4.4]nonane-2,7-dione Ethylendioxytributylphosphoran 2-Thiono-2-t-butyl-1,3,2-dioxaphospholan (5-TB-5-13;5'-TB-5-13)-2,2,3,3,2',2',3',3'-octamethyl-5,5'-ethane-1,2-diyldioxy-bis-(1,4,6,9-tetraoxa-5λ5-phospha-spiro[4.4]nonane) (1,4-Dioxa-6,9-dithia-5λ5-phospha-spiro[4.4]non-5-yl)-dimethyl-amine 5-Trimethylsilanylmethyl-1,4,6,9-tetraoxa-5λ5-phospha-spiro[4.4]nonane-2,7-dione 5-Isopropyl-1,4,6,9-tetraoxa-5λ5-phospha-spiro[4.4]nonane-2,7-dione 5-(2,2,2-Trifluoro-1-trifluoromethyl-ethoxy)-1,4,6,9-tetraoxa-5λ5-phospha-spiro[4.4]nonane 2,2,2-Tris-(2,2,2-trifluoro-1-trifluoromethyl-ethoxy)-2λ5-[1,3,2]dioxaphospholane 2,2,2-trichloro-4,4-bis-chlorocarbonylmethyl-2λ5-[1,3,2]dioxaphospholan-5-one 5,6,7,12-Tetramethyl-2,2,3,3,9,9,10,10-octakis-trifluoromethyl-1,4,8,11-tetraoxa-6,12-diaza-5λ5,7λ5-diphospha-dispiro[4.1.4.1]dodecane 2,2-Difluoro-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2λ5-[1,3,2]dioxaphospholane 2-Fluoro-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2λ5-[1,3,2]dioxaphospholane (2-TB-5-12)-2-fluoro-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2,2-bis-(2,2,2-trifluoro-1-trifluoromethyl-ethoxy)-2λ5-[1,3,2]dioxaphospholane Triethoxy-ethylendioxy-phosphoran 4,4,5,5-Tetrakis(trifluormethyl)-1,3,2λ5-dioxaphospholan-2,2,2-triamin 2-fluoro-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1,3,2λ5-dioxaphospholane-2,2-diamine 2-Fluor-4,4,5,5-tetrakis-(trifluormethyl)-(1,3,2λ5-dioxaphospholan 5,7-difluoro-2,2,3,3,9,9,10,10-octakis-trifluoromethyl-6,12-bis-trimethylsilanyl-1,4,8,11-tetraoxa-6,12-diaza-5λ5,7λ5-diphospha-dispiro[4.1.4.1]dodecane [2-(1,1,1,3,3,3-hexamethyl-disilazan-2-yl)-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2λ5-[1,3,2]dioxaphospholan-2-ylidene]-trimethylsilanyl-amine 2,2-Di-tert-Butyl-2-chlor-4,4,5,5-tetrakis(trifluormethyl)-1,3,2λ5-dioxaphospholan 2-fluoro-2,2-dimethyl-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2λ5-[1,3,2]dioxaphospholane 2-fluoro-2,2-dimethyl-3,3,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2λ5-[1,4,2]dioxaphospholane 2-diethylamino-2,2-difluoro-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2λ5-[1,3,2]dioxaphospholane 2-diallylamino-2,2-difluoro-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2λ5-[1,3,2]dioxaphospholane 2-Methyl-4,4,5,5-tetrakis-trifluoromethyl-2,2-bis-(2,2,2-trifluoro-1-trifluoromethyl-ethoxy)-2λ5-[1,3,2]dioxaphosphol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