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3,4-diphenylbutanoate | 141885-87-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3,4-diphenylbutan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3,4-diphenylbutanoate
methyl 3,4-diphenylbutanoate化学式
CAS
141885-87-2
化学式
C17H18O2
mdl
——
分子量
254.329
InChiKey
KLBVSPDAJFFKB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52.4±21.0 °C(Predicted)
  • 密度:
    1.07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4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3,4-diphenylbutanoate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2.06 g的产率得到3-苄基-3-苯基丙酸
    参考文献:
    名称:
    化学发散C-H酰胺化铱催化剂两点配体调制的定量分析
    摘要:
    过渡金属催化的氮烯转移反应是将新的 CN 键安装到不同反应单元中的最有吸引力的方法之一。虽然已知许多选择性胺化,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了解关键中间体对观察到的化学选择性的复杂结构影响仍然难以捉摸。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设计方法,通过 CpXIr(III)(κ2-螯合物) 催化剂体系中配体的协同两点调制,实现选择性氮烯类转移,从而导致 sp2 螺环化和 sp3 CH 插入。计算分析使我们询问可以归因于所需机械二分法的结构基序。η5-环戊二烯基辅助物 (CpX) 和 LX 共配体扰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中,我们准备了 40 多种用于筛选的新催化剂,从而构建了一个直观而稳健的统计模型,可以预测大量化学选择性结果,这意味着催化剂的结构效应对化学选择性氮烯转移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种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现在为独特的内酰胺形成建立了一个新的催化平台,导致对各种竞争位点(如三级、二级、苄基)的前所未有的化学选择性反应(高达
    DOI:
    10.1021/jacs.0c02079
  • 作为产物:
    描述:
    氯化苄ammonium hydroxide氯化铵magnesium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6.5h, 生成 methyl 3,4-diphenylbut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二烯酮-苯酚重排简洁地合成拱形联芳基配体和芳烃
    摘要:
    钒醇是拱形的配体联芳基家族的成员,并且已被证明在许多不对称催化反应中非常有效。先前的合成酚虽然有效,但受所涉及试剂成本的限制。本工作评估了三种合成3-苯基-1-萘酚的方法,3-萘-1-萘酚是合成薄荷醇的关键中间体。第一种方法的关键步骤是在肉桂酸甲酯上添加迈克尔·格利雅(Michael Grignard)苄基。在第二种方法中,关键步骤是第一步,即溴乙酸乙酯和脱氧安息香的Reformatsky反应。最终和最有效的方法涉及4-氯-1-萘酚与AlCl 3反应原位生成的4-芳基-1-四烯酮的二烯酮-苯酚重排 苯和苯,并报道了将该方法扩展至取代的芳醇衍生物的初步结果。
    DOI:
    10.1002/asia.2010008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jugate addition of benzyl copper reagents to α,α-enoates and -enones.
    作者:Pieter S. Van Heerden、Barend C.B. Bezuidenhoudt、Jacobus A. Steenkamp、Daneel Ferreira
    DOI:10.1016/s0040-4039(00)74218-3
    日期:1992.4
    Several benzylic copper reagents, BnCu(CN)MgCl, Bn2CuMgCl, BnCu-TMSCl-HMPA, and BnCu-TMSCl-TMEDA, facilitate the conjugate addition of the benzyl ligand to α,β-enones, but only BnCu-TMSCl-TMEDA gave high yields with α,β-unsaturated esters.
    几种苄基铜试剂BnCu(CN)MgCl,Bn 2 CuMgCl,BnCu-TMSCl-HMPA和BnCu-TMSCl-TMEDA有助于将苄基配体共轭添加到α,β-烯酮中,但仅有助于BnCu-TMSCl-TMEDA用α,β-不饱和酯可得到高产率。
  • Ruthenium-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Arene C(sp<sup>2</sup>)–H Amidation for Synthesis of 3,4-Dihydroquinolin-2(1<i>H</i>)-ones
    作者:Wenlong Sun、Cho-Hon Ling、Chi-Ming Au、Wing-Yiu Yu
    DOI:10.1021/acs.orglett.1c00781
    日期:2021.5.7
    2-dioxazol-5-ones to form dihydroquinoline-2-ones in excellent yields with excellent regioselectivity via a formal intramolecular arene C(sp2)–H amidation. The reactions of the 2- and 4-substituted aryl dioxazolones proceeds initially through spirolactamization via electrophilic amidation at the arene site, which is para or ortho to the substituent. A Hammett correlation study showed that the spirolactamization
    我们报道了[Ru(对-cymene)(l-脯酸)Cl]([Ru1])催化的1,4,2-二恶唑-5-酮环化反应形成二氢喹啉-2-酮,具有优异的产率和极好的区域选择性通过正式的分子内芳烃C(sp 2)–H酰胺化。2-和4-取代的芳基二恶唑酮的反应首先通过在芳烃位点上的亲电酰胺化的螺内酰胺化进行,该芳烃位点对取代基是对位的或邻位的。Hammett相关性研究表明,螺内酰胺化可能是由于对苯丙酸的亲电子亚硝基化合物攻击而发生的,其特征是-0.73的负ρ值。
  • Tetramethylethylene diamine/trimethylsilyl chloride mediated addition of benzyl copper reagents to α,β-unsaturated esters
    作者:Pieter S. van Heerden、Barend C.B. Bezuidenhoudt、Daneel Ferreira
    DOI:10.1016/0040-4020(96)00718-1
    日期:1996.9
    Several benzylic copper reagents, benzylcopper, 4-methoxybenzylcopper and 1-phenylethylcopper, facilitate the conjugate add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benzyl ligands to α,β-enoates in the presence of tetramethylethylene diamine and trimethylsilyl chloride in high yields.
    四甲基乙二胺和三甲基甲硅烷的存在下,几种苄基铜试剂苄基铜,4-甲氧基苄基和1-苯乙基有助于将相应的苄基配体共轭添加到α,β-烯酸酯中。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黄子囊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白藜芦醇3-O-beta-D-葡糖苷酸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3-甲基-2-萘基)-2-(2-萘基)乙烯 顺式-1,2-双(三甲基硅氧基)-1,2-双(4-溴苯基)环丙烷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非洲李(PRUNUSAFRICANA)树皮提取物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杂质7 阿托伐他汀杂质5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锌(II)(苯甲醛)(四苯基卟啉) 银松素 铜酸盐(5-),[m-[2-[2-[1-[4-[2-[4-[[4-[[4-[2-[4-[4-[2-[2-(羧基-kO)苯基]二氮烯基-kN1]-4,5-二氢-3-甲基-5-(羰基-kO)-1H-吡唑-1-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苯基]氨基]-6-(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 铒(III) 离子载体 I 铀,二(二苯基甲酮)四碘-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