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1-(phenothiazin-10-yl)-3-phenylprop-2-en-1-one
1-(phenothiazin-10-yl)-3-phenylprop-2-en-1-one | 62829-70-3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有机杂环化合物
-
苯并噻嗪类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phenothiazin-10-yl)-3-phenylprop-2-en-1-one
英文别名
1-phenothiazin-10-yl-3-phenylprop-2-en-1-one;N-benzylideneacetylphenothiazine;10-(3-phenyl-acryloyl)-10
H
-phenothiazine;1-(10h-Phenothiazin-10-yl)-3-phenylprop-2-en-1-one
CAS
62829-70-3
化学式
C
21
H
15
NOS
mdl
——
分子量
329.422
InChiKey
ISOJHRMKEGMVK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熔点:
139-140 °C(Solv: ethanol (64-17-5))
沸点:
509.7±43.0 °C(Predicted)
密度:
1.28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1
重原子数:
24
可旋转键数:
2
环数:
4.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拓扑面积:
45.6
氢给体数:
0
氢受体数:
2
SDS
SDS:9e4f89346aeeb326cf99b971c4af794e
查看
上下游信息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甲基吩噻嗪-10-基甲酮
10-acetyl-10H-phenothiazine
1628-29-1
C
14
H
11
NOS
241.313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phenothiazin-10-yl)-3-phenylprop-2-en-1-one
在
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N-[2-phenyl-3-phenylaminomethylene-2,3-dihydro-1,5-benzoxazepin-4-yl]phenothi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Bajaj, Kiran; Srivastava; Kumar, Ashok,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2004, vol. 43, # 1, p. 157 - 161
摘要:
DOI:
作为产物:
描述:
吩噻嗪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
水
、
苯
为溶剂, 反应 10.0h, 生成
1-(phenothiazin-10-yl)-3-phenylprop-2-e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Bajaj, Kiran; Srivastava; Kumar, Ashok,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2004, vol. 43, # 1, p. 157 - 161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一种1-吩噻嗪基-3-芳基-4-乙酰基-1,5-己二酮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
陕西科技大学
公开号:
CN107188889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吩噻嗪基‑3‑芳基‑4‑乙酰基‑1,5‑己二酮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式为:制备时向干燥的研钵中加入1‑吩噻嗪基‑3‑芳基‑丙烯酮、催化剂和乙酰丙酮,研磨使其进行反应,TLC跟踪检测直至反应完全,然后水洗、抽滤,将滤饼干燥后即得到1‑吩噻嗪基‑3‑芳基‑4‑乙酰基‑1,5‑己二酮。该方法反应时间短、无须溶剂、绿色、环保、经济、且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产率高。制得的1‑吩噻嗪基‑3‑芳基‑4‑乙酰基‑1,5‑己二酮是一系列全新的含有吩噻嗪基的酮类衍生物,具有杀菌、抑菌等功效,在抗菌、抗病毒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1-吩噻嗪基-3-芳基-3-(2-环己酮基)-1-丙酮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
陕西科技大学
公开号:
CN107033103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吩噻嗪基‑3‑芳基‑3‑(2‑环己酮基)‑1‑丙酮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式为:制备时向干燥的研钵中加入1‑吩噻嗪基‑3‑芳基‑丙烯酮、催化剂和环己酮,研磨使其进行反应,TLC跟踪检测直至反应完全,然后水洗、抽滤,将滤饼干燥后即得到1‑吩噻嗪基‑3‑芳基‑3‑(2‑环己酮基)‑1‑丙酮。该方法反应时间短、无须溶剂、绿色、环保、经济、且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产率高。制得的1‑吩噻嗪基‑3‑芳基‑3‑(2‑环己酮基)‑1‑丙酮是一系列全新的含有吩噻嗪基的酮类衍生物,具有杀菌、抑菌等功效,在抗菌、抗病毒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1-吩噻嗪基-3-芳基-3-(2,4,6-嘧啶三酮基)-1-丙酮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
陕西科技大学
公开号:
CN107216323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吩噻嗪基‑3‑芳基‑3‑(2,4,6‑嘧啶三酮基)‑1‑丙酮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式为:制备时向干燥的研钵中加入1‑吩噻嗪基‑3‑芳基‑丙烯酮、催化剂和巴比妥酸,研磨使其进行反应,TLC跟踪检测直至反应完全,然后水洗、抽滤,将滤饼干燥后即得到1‑吩噻嗪基‑3‑芳基‑3‑(2,4,6‑嘧啶三酮基)‑1‑丙酮。该方法反应时间短、无须溶剂、绿色、环保、经济、且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产率高。制得的1‑吩噻嗪基‑3‑芳基‑3‑(2,4,6‑嘧啶三酮基)‑1‑丙酮是一系列全新的含有吩噻嗪基的酮类衍生物,具有杀菌、抑菌等功效,在抗菌、抗病毒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El-Maghraby,M.A.; Hassan,K.M., 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 1976, vol. 53, p. 1030 - 1032
作者:
El-Maghraby,M.A.、Hassan,K.M.
DOI:
——
日期:
——
Bajaj, Kiran; Srivastava; Kumar, Ashok,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2004, vol. 43, # 1, p. 157 - 161
作者:
Bajaj, Kiran、Srivastava、Kumar, Ashok
DOI:
——
日期:
——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高氟奋乃静
马来酸甲哌丙嗪
马来酸奋乃静
马来酸乙巯拉嗪
锁匹达新
醋酸奋乃静
醋异丙嗪
酒石酸异丁嗪
還原亞甲藍
达赛马嗪
螺氯丙嗪
莫雷西嗪亚砜
茶氯酸异丙嗪
苹果酸硫乙拉嗪
苯达莫司汀杂质A
苯甲酸2-(2H-1,4-苯并噻嗪-3-基)酰肼
苯甲酸,4-硝基-2-[[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
苯甲酰基氧基甲基-[3-(2-氯吩噻嗪-10-基)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苯并噻嗪-5-氧化
苯并噻嗪-5-正离子,3,7-二(二甲氨基)-4-碘-,氯化
苯并噻嗪,10-(2-(4-丙基-1-哌嗪基)丙基)-
苯并[b]吩噻嗪-12-基(苯基)甲酮
苯并[a]吩噻嗪-5-酮
苯丙嗪
苄酰基无色亚甲基兰
芬诺宁
芬乙嗪
舒多昔康
羟乙哌氟嗪
美索哒嗪
美索丙嗪
美洛昔康钾盐
美洛昔康钠
美洛昔康-d3
美洛昔康
美托奋乃酯
美托哌丙嗪酸
美托哌丙嗪
美托咪嗪-d6
美喹他嗪亚砜
美喹他嗪
磺达嗪
硫堇(劳氏紫)
硫利达嗪杂质A(EP)
硫利达嗪N-氧化物
硫利达嗪-5-亚砜
硫利达嗪
硫代哒嗪-d35-亚砜
硫丙拉嗪
盐酸诺美丙嗪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苯类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苯丙烷和聚酮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氧化合物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有机硫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
乙炔化物
有机磷化合物
叠烯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碳化物
有机盐
有机阳离子
卡宾
有机阴离子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1E,4E)-1,5-bis(5-methylisoxazol-3-yl)penta-1,4-dien-3-one
下一个:1,1,1,5,5,5-hexafluoro-3-[[4,5-dichloro-2-(N-sulfinylamino)phenylamino]methylene]pentane-2,4-di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