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H-pyrrol-1-yl)-1H-benzo[de]isoquinoline-1,3(2H)-dione | 1601197-20-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H-pyrrol-1-yl)-1H-benzo[de]isoquinoline-1,3(2H)-dione
英文别名
2-Pyrrol-1-ylbenzo[de]isoquinoline-1,3-dione;2-pyrrol-1-ylbenzo[de]isoquinoline-1,3-dione
2-(1H-pyrrol-1-yl)-1H-benzo[de]isoquinoline-1,3(2H)-dione化学式
CAS
1601197-20-9
化学式
C16H10N2O2
mdl
——
分子量
262.268
InChiKey
OZRQYYNGIAMUC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2.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1,8-萘二甲酰亚胺单元的新型供体-受体吡咯衍生物及其聚合物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
    摘要: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双极性单体,其中吡咯或噻吩-吡咯-噻吩为电子给体,而1,8-萘二甲酰亚胺为电子受体单元。供体-受体共轭聚合物是电化学生成的。给出了理论计算支持的单体合成,光学,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性质。1,8-萘二甲酰亚胺单元直接连接到化合物1a和2a中的吡咯上,或者在1b和2b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桥连接。使用循环伏安法,原位UV-Vis-NIR,电子自旋共振(ESR)光谱电化学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分子内供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过电化学和光学测量确定的能隙值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对于2a而言,高达1.31 eV )。随时间变化的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有助于解释这种差异。这是由于弱的HOMO到LUMO过渡引起的,比HOMO -2到LUMO或HOMO到LUMO +1弱2000倍过渡。改变单体的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稳定性和所得聚合物的性能。p和n掺杂工艺是分开的。阴离子主要位于1,8-萘二甲
    DOI:
    10.1016/j.electacta.2013.10.16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ovel, donor–acceptor pyrrole derivatives with 1,8-naphthalimide units and their polymers
    作者:Przemyslaw Ledwon、Alina Brzeczek、Sandra Pluczyk、Tomasz Jarosz、Wojciech Kuznik、Krzysztof Walczak、Mieczyslaw Lapkowski
    DOI:10.1016/j.electacta.2013.10.163
    日期:2014.5
    is reported. Donor–acceptor conjugated polymers were generated electrochemically. The synthesis of monomers, optical, electrochemical and spectro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supported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re presented. 1,8-naphthalimide units were attached directly to pyrrole in compounds 1a and 2a or by different bridges in the case of 1b and 2b. Intra-molecular donor–acceptor interactions of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双极性单体,其中吡咯或噻吩-吡咯-噻吩为电子给体,而1,8-萘二甲酰亚胺为电子受体单元。供体-受体共轭聚合物是电化学生成的。给出了理论计算支持的单体合成,光学,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性质。1,8-萘二甲酰亚胺单元直接连接到化合物1a和2a中的吡咯上,或者在1b和2b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桥连接。使用循环伏安法,原位UV-Vis-NIR,电子自旋共振(ESR)光谱电化学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分子内供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过电化学和光学测量确定的能隙值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对于2a而言,高达1.31 eV )。随时间变化的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有助于解释这种差异。这是由于弱的HOMO到LUMO过渡引起的,比HOMO -2到LUMO或HOMO到LUMO +1弱2000倍过渡。改变单体的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稳定性和所得聚合物的性能。p和n掺杂工艺是分开的。阴离子主要位于1,8-萘二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