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8-bis(benzyl)phosphorylcombretastatin D-2 | 1146133-52-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8-bis(benzyl)phosphorylcombretastatin D-2
英文别名
dibenzyl [(13Z)-10-oxo-2,11-dioxatricyclo[13.2.2.13,7]icosa-1(17),3,5,7(20),13,15,18-heptaen-4-yl] phosphate
8-bis(benzyl)phosphorylcombretastatin D-2化学式
CAS
1146133-52-9
化学式
C32H29O7P
mdl
——
分子量
556.552
InChiKey
RYTKSNYAKRBMGF-GHXNOFRV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706.0±60.0 °C(predicted)
  • 密度:
    1.255±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3
  • 重原子数:
    40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6
  • 拓扑面积:
    8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抗肿瘤剂。565. 考布他汀 D-2 磷酸盐和二氢考布他汀 D-2(1) 的合成
    摘要:
    设计了一种改良的考布他汀 D-2 ( 5 )合成路线,以进一步评估其生物活性,将其转化为磷酸盐前药 ( 25 - 28 ),并作为获得二氢考布他汀 D-2 ( 42 )的途径. 从饱和的 3-苯基丙酸酯中间体开始,通过 Ullmann 联芳醚反应 ( 39 - 41 ) ,完成了二氢考布他汀 D-2 的平行第一次全合成。与考布他汀 D-2 表现出的癌细胞生长抑制活性相反,相对较小的结构修饰 ( 41 , 42 ) 导致这些特性的消除。
    DOI:
    10.1021/np800635h
  • 作为产物:
    描述:
    亚磷酸二苄酯combretastatin D-24-二甲氨基吡啶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氯化碳乙腈 为溶剂, 以83%的产率得到8-bis(benzyl)phosphorylcombretastatin D-2
    参考文献:
    名称:
    抗肿瘤剂。565. 考布他汀 D-2 磷酸盐和二氢考布他汀 D-2(1) 的合成
    摘要:
    设计了一种改良的考布他汀 D-2 ( 5 )合成路线,以进一步评估其生物活性,将其转化为磷酸盐前药 ( 25 - 28 ),并作为获得二氢考布他汀 D-2 ( 42 )的途径. 从饱和的 3-苯基丙酸酯中间体开始,通过 Ullmann 联芳醚反应 ( 39 - 41 ) ,完成了二氢考布他汀 D-2 的平行第一次全合成。与考布他汀 D-2 表现出的癌细胞生长抑制活性相反,相对较小的结构修饰 ( 41 , 42 ) 导致这些特性的消除。
    DOI:
    10.1021/np800635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tineoplastic Agents. 565. Synthesis of Combretastatin D-2 Phosphate and Dihydro-combretastatin D-2
    作者:George R. Pettit、Peter D. Quistorf、Jeremy A. Fry、Delbert L. Herald、Ernest Hamel、Jean-Charles Chapuis
    DOI:10.1021/np800635h
    日期:2009.5.22
    A modified synthetic route to combretastatin D-2 (5) was devised in order to further evaluate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for its conversion to phosphate prodrugs (25−28), and as a route to obtaining dihydro-combretastatin D-2 (42). A parallel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dihydro-combretastatin D-2 was completed, proceeding from a saturated 3-phenylpropionic ester intermediate via the Ullmann biaryl ether
    设计了一种改良的考布他汀 D-2 ( 5 )合成路线,以进一步评估其生物活性,将其转化为磷酸盐前药 ( 25 - 28 ),并作为获得二氢考布他汀 D-2 ( 42 )的途径. 从饱和的 3-苯基丙酸酯中间体开始,通过 Ullmann 联芳醚反应 ( 39 - 41 ) ,完成了二氢考布他汀 D-2 的平行第一次全合成。与考布他汀 D-2 表现出的癌细胞生长抑制活性相反,相对较小的结构修饰 ( 41 , 42 ) 导致这些特性的消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