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alladium-dichloro-(P(C3H7)3)2} | 54053-84-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alladium-dichloro-(P(C3H7)3)2}
英文别名
[(iPr3P)2(palladium(II))dichloride];[PdCl2(triisopropylphosphine)2];PdCl2(PiPr3)2;palladium(2+);tri(propan-2-yl)phosphane;dichloride
{palladium-dichloro-(P(C3H7)3)2}化学式
CAS
54053-84-8;54005-28-6
化学式
C18H42Cl2P2Pd
mdl
——
分子量
497.805
InChiKey
QBAMBECMESOBEA-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76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alladium-dichloro-(P(C3H7)3)2}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trans-[bis(3-(dimethylamino)-3-methoxy-1,2-propadienylidene)bis(triisopropylphosphine)palladium(II)]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钯炔基和亚烯基配合物:C-C偶联反应的非常有效的预催化剂
    摘要:
    将BrC≡CC(═O)O-薄荷基(1a)氧化加成到[Pd(PPh 3)4 ]中,得到炔基配合物反式-[Br(PPh 3)2 Pd–C≡CC(═O)O-薄荷基](2a)。随后2a与三氟乙酸盐反应,生成反式-[(F 3 CCOO)(PPh 3)2 Pd–C≡CC(= O)O-薄荷基](3a)。的反应的反式- [BR(PPH 3)2的Pd-C≡CC(= O)NC 4 H ^ 8 ](2B)和10当量的NaI给出反式-[I(PPh 3)2 Pd–C≡CC(= O)NC 4 H 8 ](4b)。在CC偶联反应中,将新型钯配合物3a和4b作为预催化剂的效率与最近发表的阳离子钯烯基亚烷基配合物的效率进行了比较。其他反式-双(炔基)钯配合物,反式-[(PEt 3)2 Pd(-C≡CC{= O} NR 2)2 ](NR 2 = N(CH 2)4(9b),NMe 2(9c),N(CH 2)4 O(9d),N(CH
    DOI:
    10.1021/om200862m
  • 作为产物:
    描述:
    四氟硼酸三异丙基膦盐酸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2.0h, 生成 {palladium-dichloro-(P(C3H7)3)2}
    参考文献:
    名称:
    Suzuki-Miyaura 反应中难以捉摸的芳基钯 (II) 硼酸盐配合物的结构、动力学和计算表征
    摘要:
    在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反应中已经确定了经常调用的中间体的存在,其中包含关键的 Pd-OB 亚基,即“缺失的环节”。低温快速注入核磁共振波谱 (RI-NMR)、动力学研究和计算分析的使用使这些高度难以捉摸的物种的产生、观察和表征成为可能。确认含 Pd-OB 物种的中间体的能力提供了机会,以阐明在关键的金属转移步骤中有机部分从硼转移到钯的机制方面。具体而言,这些研究确定了两种不同的含有 Pd-OB 键的中间体,一种三配位 (6-B-3) 硼酸复合物和一种四配位 (8-B-4) 硼酸酯复合物,两者都进行金属转移,产生交叉偶联产物。对于这些配合物的化学计量反应,已经阐明了两种不同的机制途径:(1)通过未活化的 6-B-3 中间体进行金属转移,在过量配体存在下占主导地位,以及(2)通过活化的 8-B-进行金属转移4 中间体,缺乏配体。
    DOI:
    10.1021/jacs.6b13384
  • 作为试剂:
    参考文献:
    名称:
    Kopylova, L. I.; Pukhnarevich, V. B.; Tkach, V. S., Russian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1993, vol. 63, # 6, p. 904 - 909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Existence and Stability of Mononuclear and Binuclear Organopalladium Hydroxo Complexes, [(R<sub>3</sub>P)<sub>2</sub>Pd(R‘)(OH)] and [(R<sub>3</sub>P)<sub>2</sub>Pd<sub>2</sub>(R‘)<sub>2</sub>(μ-OH)<sub>2</sub>]
    作者:Vladimir V. Grushin、Howard Alper
    DOI:10.1021/om9605544
    日期:1996.11.26
    Adding excess phosphines (Cy3P, i-Pr3P) to binuclear hydroxo complexes of palladium, [(Cy3P)2Pd2(Ph)2(μ-OH)2] and [(i-Pr3P)2Pd2(Ph)2(μ-OH)2], in hexane resulted in precipitation of the first mononuclear σ-phenylpalladium hydroxides, [(Cy3P)2Pd(Ph)(OH)] (1) and [(i-Pr3P)2Pd(Ph)(OH)] (2), respectively. Both 1 and 2 were isolated, characterized, and found to be stable in the solid state. In solution,
    加入过量的膦(CY 3 P,我-Pr 3 P)与的双核配合物羟,[(CY 3 P)2的Pd 2(PH)2(μ-OH)2 ]和[(我-Pr 3 P)2 Pd 2(Ph)2(μ-OH)2 ]在己烷中导致第一个单核σ-苯基氢氧化物[[Cy 3 P)2 Pd(Ph)(OH)](1)和[(i -Pr 3 P)2 Pd(Ph)(OH)](2), 分别。既1和2进行分离,其特征在于,并且发现其为在固体状态下稳定。然而,在溶液中,它们可逆地失去了两个膦配体之一,转化回双核氢氧化物。[L 2 Pd 2(R)2(μ-OH)2 ]和[L 2 Pd(R)(OH)]之间的平衡(L = Ph 3 P,Cy 3 P,i -Pr 3 P和R = Ph,Me)通过变温31 P NMR光谱法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应的K eq和ΔG被计算了。在333-235 K处获得的自由能值在+19至-16 kJ / mol的范围内。
  • Formation of antiferromagnetic thiolate-bridged and sulfide-bridged complexes
    作者:I. L. Eremenko、S. E. Nefedov、D. A. Veghini、St. Rosenberger、H. Berke、I. A. Ol'shnitskaya、V. M. Novotortsev
    DOI:10.1007/bf02495363
    日期:1997.1
    are the homometallic trinuclear clusters Fe3S2(CO)8(PPri3) (14) (as a mixture of isomers) and Fe3S2(CO)7(PPri3)2 (15), whereas the heteronuclear complex (CO)6Fe2S2Pd(PPri3)2 (16) was found only in trace amount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activities of the rhenium and palladium derivatives toward compounds1 and5 are discussed. The structures of complexes10 (two crystal modifications),11,
    Cp2Cr2(SCMe3)2S (1) 与配合物 (CO)(NO)Re(PR3)2X2 [R=Et, X=Cl (7a); R=Et,X=O3SCF3 (7b);R=OMe, X=O3SCF3 (7c)] 包含强结合的膦配体和 Pd(PPr3)2CL2 (8) 包含大 P 供体进行了研究。在22-80°C的温度范围内,化合物1和7a在各种溶剂中不会发生反应。1 与三氟甲磺酸生物7b 和7c 的相互作用分别产生顺磁性四面体同核阳离子簇Cp4Cr4S4+O3SCF3− (10) 和双核甲基化复合物Cp2Cr2(SCMe3)2(SMe)+O3SCF3− (11)。化合物 1 与 8 反应得到反磁异核簇 Cp2Cr2(SCMe3)S2PdCl(PPr3) (12)。12核的结构类似于含配合物Cp2Cr2(μ-SCMe3)(μ3-S)2RhL2的结构。尽管化合物 8 与 Fe3S2(CO)9
  • Werner, Helmut; Bertleff, Werner, Chemische Berichte, 1983, vol. 116, # 2, p. 823 - 826
    作者:Werner, Helmut、Bertleff, Werne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顺-二氯双(三乙基膦)铂(II) 镍,二氯二[三(2-甲基丙基)膦]- 铂(三乙基膦)4 辛基二丁基氧膦 辛基[二(2,4,4-三甲代戊基)]磷烷氧化 膦,(1-甲基-1,2-乙二基)二[二(1-甲基乙基)- 羰基氯氢[双(2-二-异丙基膦酰基乙基)胺]钌(II) 羰基氯氢[二(2-二环己基膦基乙基)胺]钌(II) 羰基氯氢[二(2-二叔丁基膦乙基)胺]钌(II) 硅烷,三环己基- 癸基二辛基氧化膦 甲基双(羟甲基)膦 甲基二辛基氧膦 甲基二乙基膦 甲基(二丙基)膦 环戊基二戊基氧膦 环己基双十八烷基膦 环己基双十二烷基膦 环己基二辛基膦 环己基二异丁基氧膦 环己基二己基膦氧化物 环己基二己基膦 环己基二叔丁基膦 烯丙基乙烯基膦酸 氯甲基(二甲基)氧膦 氯化二氢[双(2-di-i-丙基膦酰乙基)胺]铱(III) 氯化(双三环己基膦)(一氧化碳)(氢)钌 氯代三叔丁基磷化金(I) 氯(三甲基膦)金 氯(三乙基膦)金(I) 氨合二氯(1-(二甲基亚膦酰)甲胺-N)铂 氧化膦,亚甲基二[二甲基- 氧化膦,二丁基乙基- 氧化膦,二(碘甲基)甲基- 氧化膦,三十六烷基- 氧化膦,三(癸基)- 正丁基二(1-金刚烷基)膦 替曲膦 叔丁基双(2,2-二甲基丙基)膦 叔丁基二环己基膦 叔丁基二异丙基膦 叔丁基二乙基膦 叔丁基(二甲基)膦 双异丁基丁基磷烷 双[2-(二环己基)乙基]胺 双[2-(二-叔丁基膦基)乙基]胺 双[2-(二异丙基膦基)乙基]胺 双[2-(二叔丁基膦)乙胺]二氯化钌 双[1,3-双(二异丙基膦)丙烷]钯 双(羟甲基)甲基膦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