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磺草胺,又称啶磺草胺,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为208℃(分解)。其蒸气压小于1×10^-4 mPa (20℃),相对密度为1.618 (20℃)。在不同pH值下的Kow lgP分别为:pH 4时lgP = 1.08,pH 7时lgP = -1.01,pH 9时lgP = -1.60。Henry常数小于1.36×10^-8 Pa·m³/mol (pH 7,20℃)。
在水中溶解度(20℃):蒸馏水中的溶解度为0.0626 g/L,缓冲溶液中的溶解度分别为pH 4时0.0164 g/L、pH 7时3.20 g/L、pH 9时13.7 g/L;在其他溶剂中溶解度(20℃):甲醇1.01 g/L,丙酮2.79 g/L,乙酸乙酯2.17 g/L,1,2-二氯乙烷3.94 g/L,辛醇0.0730 g/L,二甲苯0.0352 g/L,正庚烷≤0.001 g/L。pH 5、7和9时在25℃水中稳定,水中光解半衰期为3.2天(DT₅₀)。其pKa值为4.67。
毒性甲氧磺草胺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₅₀大于2000 mg/kg;对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₅₀亦大于2000 mg/kg。对兔眼和皮肤无刺激,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吸入LC₅₀大于5.1 mg/L。在雄性大鼠中致癌性的非致毒剂量为NOAEL 100 mg/kg;兔子致畸性的非致毒剂量为NOAEL 300 mg/kg。Ames试验、CHO/HGPRT试验、rLCAT试验以及大鼠微核试验均为阴性,表明该化合物无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并且无神经毒性及繁殖毒性。
作用机制甲氧磺草胺是一种内吸传导型选择性冬小麦田苗后除草剂。它通过杂草叶片、鞘部、茎部或根部吸收,在生长点累积,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进而无法合成支链氨基酸,影响蛋白质合成,干扰杂草细胞分裂,最终导致杂草停止生长、黄化并死亡。
应用甲氧磺草胺具有广泛的杀草谱,适用于小麦田中常见的禾本科杂草的防除。它对阔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尤其在防治日本看麦娘、多花黑麦草、野燕麦和硬草等恶性禾本科杂草方面表现出色,并且与精唑禾草灵、炔草酯等无交互抗性。
合成甲氧磺草胺可通过以下反应路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