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phenylenebis(salicylideneimine)dicarboxylic acid | 619315-10-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phenylenebis(salicylideneimine)dicarboxylic acid
英文别名
N,N'-bis(4-carboxysalicylidene)-1,2-diaminobenzene;N,N'-bis(5-carboxysalicylal)-o-phenylenediamine;3-[[2-[(5-Carboxy-2-hydroxyphenyl)methylideneamino]phenyl]iminomethyl]-4-hydroxybenzoic acid
N,N'-phenylenebis(salicylideneimine)dicarboxylic acid化学式
CAS
619315-10-5
化学式
C22H16N2O6
mdl
——
分子量
404.379
InChiKey
WHBOLQGCCASTM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766.5±60.0 °C(Predicted)
  • 密度:
    1.3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40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将金属席夫碱固定在微孔配位聚合物中。
    摘要:
    DOI:
    10.1002/anie.200352596
  • 作为产物:
    描述:
    3-甲酰基-4-羟基苯甲酸邻苯二胺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57%的产率得到N,N'-phenylenebis(salicylideneimine)di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层状简单氢氧化物主体和二羧酸席夫碱金属络合物客体的功能性杂化材料
    摘要:
    羧基沙仑型配合物插入磁性层状过渡金属简单氢氧化物提供了新的杂化化合物。已经使用了三种羧基沙仑配体:乙二胺桥 (SED-H2)、手性环己二胺桥 [(S,S)-SCD-H2 和 (R,R)-SCD-H2] 和芳香族邻苯二胺桥(SBD-H2)。相应的 CuII、NiII、CoII、ZnII、MnIII 和 AlIII 配合物被合成并插入层状钴和铜氢氧化物中。结构和光谱研究证实了复合物的成功插入 - 接枝导致新的层状杂化材料,其中插入的复合物充当无机层之间的支柱。羧酸盐锚定功能的使用能够克服先前报道的磺胺酯复合物类似物插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即插入反应过程中的水解和解复合。因此,在这项工作中,首次将多种复合物插入到层状简单氢氧化物(包括 MIII 复合物)中成为可能。手性羧基沙仑配合物的插入导致手性磁体的形成,其中手性转移到无机层得到证实,并且似乎受到羧酸盐锚定基团的青睐。最后,磁性表征表明氢氧
    DOI:
    10.1002/ejic.20120069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ergistic Effect of a Molecular Cocatalyst and a Heterojunction in a 1 D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 for Robust and Highly Efficient 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
    作者:Daochuan Jiang、Rana Muhammad Irfan、Zijun Sun、Dapeng Lu、Pingwu Du
    DOI:10.1002/cssc.201600871
    日期:2016.11.9
    Photocatalytic production of hydrogen by water splitting is a promising pathway for the conversion of solar energy into chemical energy. However, the photocatalyt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often limited by the sluggish transfer of the photogenerated charge carriers, charge recombination, and subsequent slow catalytic reactions. Herein, we report a highly active noble‐metal‐free photocatalytic system
    通过分解光催化生产氢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有前途的途径。然而,光催化转化效率通常受到光生载流子的缓慢转移,电荷重组以及随后缓慢的催化反应的限制。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用于中制氢的高活性无贵属光催化体系。该系统包含溶性络合物作为分子助催化剂,以及一维上的硫化锌作为异质结光催化剂。该配合物可以有效地在异质结光催化剂上传输光生电子和空穴,从而阻碍电荷复合,从而大大提高了异质结光催化剂-分子助催化剂体系的催化效率和耐久性。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单色420 nm光照射7 h后,平均表观量子产率约为58.3%。相反,如果不存在分子助催化剂,则该值仅为16.8%。据我们所知,迄今为止,在没有任何贵属负载的情况下,这种基于分子助催化剂的光催化系统具有如此出色的性能。
  • 2-(2-羟基苯基)-1H-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和 合成方法及应用
    申请人:邯郸学院
    公开号:CN106866544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本发明公开了2‑(2‑羟基苯基)‑1H‑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和合成方法及应用,涉及杂环化合物技术领域。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N’‑二水杨醛基‑邻苯二胺或其衍生物为反应底物,溶剂1和溶剂2为溶剂,二价锰离子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2‑(2‑羟基苯基)‑1H‑苯并咪唑或其衍生物;溶剂1为氯仿DMF,溶剂2为醋酸溶液。本方法反应收率高,使用二价锰离子作为催化剂不仅提高了反应选择性使原料更多的转化为目标产物,而且在本方法中溶液中的与目标产物可以抽滤分离进行二次回收应用,是一种环保绿色的生产方法,且2‑(2‑羟基苯基)‑1H‑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在工业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Monitoring Shape Transformation from Nanowires to Nanocubes and Size-Controlled Formation of Coordination Polymer Particles
    作者:Soyoung Jung、Moonhyun Oh
    DOI:10.1002/anie.200704209
    日期:2008.2.28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