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bromophenyl)-3H-benzimidazol-5-yl]-phenylmethanone | 1449011-3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bromophenyl)-3H-benzimidazol-5-yl]-phenylmethanone
英文别名
——
[2-(2-bromophenyl)-3H-benzimidazol-5-yl]-phenylmethanone化学式
CAS
1449011-34-0
化学式
C20H13BrN2O
mdl
——
分子量
377.24
InChiKey
BAECRYGXSOVOR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22
  • 重原子数:
    24.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5.75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氨基二苯甲酮邻溴苯甲醛nickel diacetate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以93%的产率得到[2-(2-bromophenyl)-3H-benzimidazol-5-yl]-phenylmeth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微波辅助合成,生物活性和某些苯并咪唑衍生物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摘要:
    在微波辅助条件下,在氯仿存在下,N-甲基-邻苯二胺或邻苯二胺与Ni(OAc)2催化的不同芳族醛偶联,制得了2-取代苯并咪唑的一些衍生物。所有合成分子的结构确认均通过FT-IR,13 C NMR,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检查所有制备的分子的体外药物活性,例如抗菌,抗真菌,抗疟疾,抗结核和抗氧化剂。另外,还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我们还评估了对接复合物(即分子(7s)与PDB:5ZNI的复合物和衍生物(7l)与PDB:3VLN的复合物)的稳定性和分子相互作用。,我们已经建立了基于最佳对接分子的分子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的ADME-Tox描述符对所有新制备的分子进行了鉴定,使其具有出色的药代动力学物质,这表明这些衍生物可被用作扩展某些创新活性化合物的原料。
    DOI:
    10.1002/jhet.41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xpeditious synthetic approach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fluorescent benzimidazo[1,2-d]dibenzo[b,f][1,4]diazepine derivatives
    作者:Sudipta Mitra、Nitin Chattopadhyay、Partha Chattopadhyay
    DOI:10.1039/c2ra22527a
    日期:——
    A short and efficient synthetic route to novel benzimidazo[1,2-d]dibenzo[b,f][1,4]diazepines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a copper 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Ullmann type C–N bond forming reaction as a key step. Copper iodide and 1,10-phenanthroline furnished the desired compounds in good yield. The products are intensely fluorescent with appreciably long lifetimes. Looking at their prospective use as markers
    利用催化的分子内Ullmann型C–N键形成反应作为关键步骤,已开发出一种短而有效的合成新型苯并咪唑并[1,2- d ]二苯并[ b,f ] [1,4]二氮杂synthetic的途径。和1,10-咯啉以高收率提供了所需化合物。该产品具有强烈的荧光性,使用寿命长。展望了它们作为生物大分子标记以及在生化分析中的潜在用途,我们已经探索了这些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表明,虽然化合物的最大吸光度在UV区,但最大发射量却落在可见(蓝绿色)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