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ethyl-5-phenyl-3-chlorofuran | 110595-68-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yl-5-phenyl-3-chlorofuran
英文别名
3-chloro-5-phenyl-2-methylfuran;3-chloro-2-methyl-5-phenylfuran
2-methyl-5-phenyl-3-chlorofuran化学式
CAS
110595-68-1
化学式
C11H9ClO
mdl
——
分子量
192.645
InChiKey
ATLWAKDIOKJMS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9
  • 拓扑面积:
    13.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盐酸4-甲基苯磺酸吡啶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乙醇 为溶剂, 反应 4.5h, 生成 2-methyl-5-phenyl-3-chlorofuran
    参考文献:
    名称:
    取代的乙酰酮的酸催化环化反应:3-卤代呋喃,黄酮和苯乙烯基色酮的合成新方法†
    摘要:
    I型乙缩醛(方案1)和III型乙炔酮(方案1),37和38 (方案7)是用于通过酸催化的环化反应合成各种杂环的通用合成前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以良好至优异的产率合成II和IV型取代的3-卤代呋喃(方案1)以及黄酮和苯乙烯基色酮(方案7)。3-卤代呋喃酮合成中的高度区域选择性(方案4)是HX(X = Cl,Br,I)的区域选择性β加成到乙炔醛和乙炔酮部分的结果。方案5中描述了一种可能的机制。由于3-氟呋喃很容易被金属化和取代,因此这种方法构成了高度取代的呋喃的新合成方法。
    DOI:
    10.1002/hlca.198907203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likyan, G. G.; Babayan, E. V.; Panosyan, G. A.,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90, vol. 26, # 5.1, p. 830 - 836
    作者:Melikyan, G. G.、Babayan, E. V.、Panosyan, G. A.、Palikyan, G. U.、Badanyan, Sh. O.
    DOI:——
    日期:——
  • Spontaneous conversion of a 2H-pyran to a furan derivative
    作者:G. G. Melikyan、�. V. Babayan、Sh. O. Badanyan
    DOI:10.1007/bf00761999
    日期:1987.3
  • MELIKYAN, G. G.;BABAYAN, EH. V.;PANOSYAN, G. A.;PALIKYAN, G. U.;BADANYAN,+, ZH. ORGAN. XIMII, 25,(1990) N, S. 965-973
    作者:MELIKYAN, G. G.、BABAYAN, EH. V.、PANOSYAN, G. A.、PALIKYAN, G. U.、BADANYAN,+
    DOI:——
    日期:——
  • XIMIYA GETEROTSIKL. SOED.,(1987) N 3, 418-425
    作者: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试剂2,5-Dibromo-3,4-dihexylthiophene 苯-1,2,4-三羧酸-丙烷-1,2,3-三醇(1:1) 碘吡咯 癸氯-二茂铁 甲酮,(4,5-二溴-1H-吡咯-2-基)苯基- 甲基3-氟-1H-1,2,4-三唑-5-羧酸酯 溴代二茂铁 溴-(3-溴-2-噻嗯基)镁 派瑞林D 派瑞林 F 二聚体 氯代二茂铁 曲洛酯 异噻唑,3-氯-5-甲基- 地茂酮 四碘硒吩 四碘噻吩 四碘呋喃 四溴噻吩 四溴吡咯 四溴-N-甲基吡咯 四氯噻吩 四氟噻吩 噻菌腈 噻美尼定. 噻吩,3-溴-4-(1-辛炔基)- 噻吩,3-溴-2-[2-(甲硫基)乙烯基]-,(Z)- 噻吩,3-溴-2-[2-(甲硫基)乙烯基]-,(E)- 噻吩,3-溴-2-[2-(甲硫基)乙烯基]-,(E)- 噻吩,2,5-二氯-3,4-二(氯甲基)- 喷贝特 咪唑烷,2-(4-溴-5-甲基-2-呋喃基)-1,3-二甲基- 叔丁基2-溴-4,6-二氢-5H-吡咯并[3,4-D]噻唑-5-羧酸酯 叔-丁基3-溴-6,7-二氢-1H-吡唑并[4,3-C]吡啶-5(4H)-甲酸基酯 叔-丁基2-溴-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甲酸基酯 叔-丁基(4-溴-5-氰基-1-甲基-1H-吡唑-3-基)氨基甲酯 双环[4.2.0]辛-1,3,5-三烯-7-甲腈,2-氟- 八氟联苯烯 八氟二苯并硒吩 全氟苯并环丁烯二酮 二苯基氯化碘盐 二联苯碘硫酸盐 二氯对二甲苯二聚体 二氯[2-甲基-3(2H)-异噻唑酮-O]的钙合物 二氯-1,2-二硫环戊烯酮 二-(3-溴-1,2,4-噻二唑-5-基)-二硫醚 二(2-噻吩基)碘鎓 乙酸,[[[1-(3-溴-5-异[口噁]唑基)亚乙基]氨基]氧代]-,甲基酯,(E)- [四丁基铵][Δ-三(四氯-1,2-苯二醇酸根)磷酸盐(V)] [3-(4-氯-3,5-二甲基-1H-吡唑-1-基)丙基]胺 [3-(4-氯-1H-吡唑-1-基)-2-甲基丙基]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