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Cu(2,2'-bipyridine)](BF4) | 221041-10-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Cu(2,2'-bipyridine)](BF4)
英文别名
[(dppf)Cu(bpy)](BF4);[(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Cu(bpy)](BF4);[Cu(bipy)(κ(2)-P,P-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BF4;copper(1+);cyclopenta-2,4-dien-1-yl(diphenyl)phosphane;iron(2+);2-pyridin-2-ylpyridine;tetrafluoroborate
[(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Cu(2,2'-bipyridine)](BF4)化学式
CAS
221041-10-7
化学式
BF4*C44H36CuFeN2P2
mdl
——
分子量
860.928
InChiKey
RTYTZHAWOLEZK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77
  • 重原子数:
    55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8.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9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固体表面如何控制负载型阳离子 CuI(dppf) 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相互作用─固态核磁共振研究
    摘要:
    有机金属络合物经常沉积在固体表面上,但人们对由此产生的络合物-固体相互作用如何改变其性质知之甚少。在这里,合成了一系列 Cu(dppf)(L x ) + (dppf = 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L x = 单齿和双齿配体)类型的配合物,物理吸附,离子交换,或共价固定在固体表面上,并通过31 P MAS NMR 光谱进行研究。吸附在二氧化硅上的络合物相互作用弱且稳定,而吸附在酸性γ-Al 2 O 3上导致络合物缓慢分解。离子交换到介孔 Na-[Al]SBA-15 中导致磁不当量为31P 核由31 P- 31 P RFDR 和1 H- 31 P FSLG HETCOR 验证。DFT 计算证实 MeCN 配体在离子交换时解离。通过有机接头的共价固定以及与双齿配体的离子交换都会导致产生广泛的31 P CSA 张量的牢固结合的复合物。因此,我们展示了复合物和功能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和改变复合物的稳定性。所应用的
    DOI:
    10.1021/acs.inorgchem.3c00351
  • 作为产物:
    描述:
    2,2'-联吡啶[Cu(dppf)(NCMe)2][BF4]丙酮 为溶剂, 以80%的产率得到[(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Cu(2,2'-bipyridine)](BF4)
    参考文献:
    名称:
    新颖铜(I)配合物的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DPPF),为螯合物和桥接配体:Tetrabridged亚铜(I)配合物[铜的合成2(μ-η 1 -C⋮R)2( μ-DPPF)2的]和X射线晶体结构物[Cu 2(μ-η 1 -C⋮CC 6 H ^ 4 CH 3 -4)2(μ-DPPF)2 ]
    摘要:
    双核铜(I)配合物[Cu(κ 2 - P,P -dppf)(CH 3 CN)2 ] [BF 4 ] (1),[Cu(上κ 2 - P,P -dppf)(联吡啶)] [ BF 4 ] (2)含有螯合的dppf配体(dppf = 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已通过乙腈配体的取代反应从配合物[Cu(CH 3 CN)4 ] [BF 4 ]和(1)分别使用dppf和bipy。同样,处理复合物[Cu 2(μ-dppm)2(CH 3 CN)2 ] [BF 4 ] 2与DPPF在CH 2氯2在室温下使四核配合物[铜2(μ-DPPM)2(κ 2 - P,P -dppf)2 ] [BF 4 ] 2(3) 。类似桥接氯化四核配合物[铜2(μ-Cl)的2(κ 2 - P,P -dppf)2 ](4)也已经通过加入DPPF的在THF中的溶液,其中含有氯化亚铜的等摩尔混合物制备和四甲基乙二胺。复杂4已被用作用于
    DOI:
    10.1021/om980592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eterobimetallic Cu–dppf (dppf = 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 Complexes with “Click” Derived Ligands: A Combined Structural, Electrochemical, Spectroelectrochemic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作者:David Schweinfurth、Nadin Büttner、Stephan Hohloch、Naina Deibel、Johannes Klein、Biprajit Sarkar
    DOI:10.1021/om400429f
    日期:2013.10.28
    dppf and the N donors of the substituted triazole ligands. The “local-pseudo” symmetry around the iron center in all the investigated complexes of dppf is between that of the idealized D5h and D5d. Furthermore, for the complex with the mixed pyridine and triazole donors, the Cu–N bond distances were found to be shorter for the triazole N donors in comparison to those for the pyridine N donors. Electrochemical
    [[dppf)Cu(L)](BF 4)(dppf = 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形式的异核复合物,其中L是螯合的取代的4,4'-bis(1,2通过使[Cu(dppf)(CH 3 CN)2 ](BF 4)与相应的“点击”衍生的配体反应,合成了(3-3-三唑)或4-吡啶基(1,2,3-三唑配体。代表性配合物的结构表征揭示了在Cu(I)中心周围扭曲的四面体配位几何,施主原子是dppf的P供体,是取代的三唑配体的N供体。在所有研究的dppf配合物中,中心周围的“局部-伪”对称性介于理想D 5 h和第5天。此外,对于具有吡啶和三唑混合供体的配合物,发现三唑N供体的Cu–N键距比吡啶N供体的Cu-N键距短。对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表明,每种配合物均存在一个氧化和一个还原步骤。这些研究与UV-vis-near-IR和EPR光谱电化学研究相结合,推断出氧化过程的位置(),并观察到改变螯合“喀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2,2'',6,6''-四甲氧基-4,4''-双(二苯基膦基)-3,3''-联吡啶(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N'-亚硝基尼古丁 (R)-DRF053二盐酸盐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S)-(-)-[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双(乙腈)铁(II)六氟锑酸盐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1'R,2'S)-尼古丁1,1'-Di-N-氧化物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D6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韦德伊斯试剂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布索坦杂质66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雷索替丁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扎那韦中间体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镉,二碘四(4-甲基吡啶)- 锌,二溴二[4-吡啶羧硫代酸(2-吡啶基亚甲基)酰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