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amino-N'-(2-cyanoacetyl)benzohydrazide | 90916-80-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amino-N'-(2-cyanoacetyl)benzohydrazide
英文别名
2-amino-N’-(2-cyanoacetyl)benzohydrazide
2-amino-N'-(2-cyanoacetyl)benzohydrazide化学式
CAS
90916-80-6
化学式
C10H10N4O2
mdl
——
分子量
218.215
InChiKey
ZHTKWHDHLAYXJ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108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amino-N'-(2-cyanoacetyl)benzohydrazide盐酸 、 potassium hydroxide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7.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某些1,2,3-苯并三嗪-4-酮衍生物作为潜在抗癌剂的合成与对接研究
    摘要:
    通过各种分析和光谱技术对在3位取代的新合成的1,2,3-苯并三嗪-4-酮衍生物进行了表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对三种不同的细胞系(肝细胞癌,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其中评估化合物7b的,15,和25显示出与IC强的抗肿瘤活性50范围从5.54到16.26μM。此外,进行了使用MOE的分子建模研究,以研究它们与C-Met激酶活性位点的结合模式。对接结果表明,所有新化合物都能识别C-Met激酶的活性位点,并与关键的活性位点氨基酸残基形成不同类型的键相互作用。
    DOI:
    10.1002/jhet.3452
  • 作为产物:
    描述:
    靛红酸酐氰乙酰肼乙醇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67%的产率得到2-amino-N'-(2-cyanoacetyl)benzohydraz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某些1,2,3-苯并三嗪-4-酮衍生物作为潜在抗癌剂的合成与对接研究
    摘要:
    通过各种分析和光谱技术对在3位取代的新合成的1,2,3-苯并三嗪-4-酮衍生物进行了表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对三种不同的细胞系(肝细胞癌,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其中评估化合物7b的,15,和25显示出与IC强的抗肿瘤活性50范围从5.54到16.26μM。此外,进行了使用MOE的分子建模研究,以研究它们与C-Met激酶活性位点的结合模式。对接结果表明,所有新化合物都能识别C-Met激酶的活性位点,并与关键的活性位点氨基酸残基形成不同类型的键相互作用。
    DOI:
    10.1002/jhet.345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for new Zn(II) complexes and their optimizing fertilization performance in planting corn hybrid
    作者:Ismail Althagafi、Moataz Morad、Aisha Y. Al-dawood、Naema Yarkandy、Hanadi A. Katouah、Aisha S. Hossan、Abdalla M. Khedr、Nashwa M. El-Metwaly、Farag Ibraheem
    DOI:10.1007/s11696-020-01440-7
    日期:2021.5
    which point to negligible effect of p -substituents on donor site environment. This mode was verified basically by IR and 1 H, 13 C NMR spectra. According to XRD patterns, crystallite particles of complexes were appeared in nanosized range. Such feature is preferable in variable application fields. Molecular modeling and molecular docking were interested in this study to strengthen experimental studies
    使用Zn(NO 3 ) 2 ·6H 2 O盐合成了新型Zn(II)-苯并酰配合物。所有新的合成都通过可用的分析和光谱工具进行了研究,以证明它们的公式。提出了通过五齿键合模式与所有配体形成双核复合物。八面体几何是为配合物提出的唯一结构形式。苯甲酰生物以相同的模式配位,这表明 p 取代基对供体位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该模式基本上通过 IR 和 1 H、 13 C NMR 光谱验证。根据XRD图谱,配合物的微晶颗粒出现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这种特征在可变应用领域是优选的。分子建模和分子对接对这项研究感兴趣,以加强实验研究。其中一种配合物 [Zn(II)–H 2 L 2 ] 被检查为一种添加剂,可优化传统肥料 (NH 4 NO 3 ) 在种植玉米杂交种时的性能。这种复合物显着改善了光合碳同化的成分,如光合色素、蔗糖和可溶性糖。有趣的是,施用的复合物诱导的反应始终高于传统肥料(NH 4 NO 3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