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benzyl-2-((4-(trifluoromethyl)phenyl)ethynyl)aniline | 1616706-9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benzyl-2-((4-(trifluoromethyl)phenyl)ethynyl)aniline
英文别名
N-benzyl-2-{[4-(trifluoromethyl)phenyl]ethynyl}aniline
N-benzyl-2-((4-(trifluoromethyl)phenyl)ethynyl)aniline化学式
CAS
1616706-99-0
化学式
C22H16F3N
mdl
——
分子量
351.371
InChiKey
QHDOHRFKROOXM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60.1±45.0 °C(predicted)
  • 密度:
    1.25±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72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9
  • 拓扑面积:
    12.0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benzyl-2-((4-(trifluoromethyl)phenyl)ethynyl)aniline4-甲基吡啶氧化物三氟化硼乙醚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5.5h, 生成 (E)-1-benzyl-3-(fluoro(4-trifluoromethylphenyl)methylene)indoli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BF3 催化卤化物回收炔烃的分子内氟代氨基甲酰化
    摘要:
    报道了炔烃系氨基甲酰氟的BF 3催化的原子经济型氟氨基甲酰化反应。该催化剂既充当氟化物源又充当路易斯酸活化剂,从而能够通过卤化物回收机制将炔烃正式插入到强 C-F 键中。开发的方法提供了获得具有出色立体选择性的 3-(氟亚甲基)羟吲哚和 γ-内酰胺的途径,包括已知蛋白激酶抑制剂的氟化衍生物。实验和计算研究支持氟氨基甲酰化反应的逐步机制,该反应涉及周转限制环化步骤,然后是 BF 3配位氨基甲酰加合物的内部氟化物转移。对于亚甲基羟吲哚,热力学驱动的Z-E具有芳香特性的过渡态促进了异构化。相比之下,这种芳族稳定性与 γ-内酰胺无关,这导致更高的异构化屏障和Z异构体的排他性形成。
    DOI:
    10.1021/jacs.3c03982
  • 作为产物:
    描述: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炔基]苯胺甲醇 、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potassium carbonate三乙胺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醋酸异丙酯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N-benzyl-2-((4-(trifluoromethyl)phenyl)ethyn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钯(II)-催化的氨基甲酰氯的分子内交叉偶联立体选择性合成亚甲基羟吲哚
    摘要:
    我们报告了一种使用 PdCl2(PhCN)2 作为催化剂从炔烃系氨基甲酰氯合成 3-(氯亚甲基) 羟吲哚的高度稳健、通用和立体选择性的方法。该转化涉及内部炔烃的立体和区域选择性氯钯化,以生成亲核乙烯基 PdII 物质,然后与氨基甲酰氯进行分子内交叉偶联。该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对水分和空气的存在不敏感,并且易于扩展。从该反应中获得的产物几乎在所有情况下都具有 >95:5 的 Z:E 选择性,可用于获取生物相关的 oxindole 核心。通过结合实验和计算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氯钯化步骤的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以及 CC 键形成过程的机制。计算为涉及氧化加成到氨基甲酰氯键中以生成高价 PdIV 物质的机制提供支持,然后通过简单的 CC 还原消除形成最终产物。总体而言,该转化构成了正式的 PdII 催化的分子内炔烃氯氨基甲酰化反应。
    DOI:
    10.1021/jacs.6b0892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d(<scp>ii</scp>)-catalyzed ligand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methyl 1-benzyl-1H-indole-3-carboxylates and bis(1-benzyl-1H-indol-3-yl)methanones
    作者:Rong Shen、Taichi Kusakabe、Keisuke Takahashi、Keisuke Kato
    DOI:10.1039/c4ob00714j
    日期:——

    A simple change of ligand and solvent allows controlled, effective switching between cyclization–carbonylation and cyclization–carbonylation–cyclization-coupling (CCC-coupling) reactions.

    通过简单更换配体和溶剂,可以实现在环化-羰基化和环化-羰基化-环化偶联(CCC偶联)反应之间的可控有效切换。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