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phenyl-4,4’-diphosphinic acid | 35427-4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phenyl-4,4’-diphosphinic acid
英文别名
biphenyl-4,4'-diyl-bis-phosphinic acid;Biphenyl-4,4'-diyl-bis-phosphinsaeure;Biphenyldiyl-(4.4')-diphosphinsaeure
biphenyl-4,4’-diphosphinic acid化学式
CAS
35427-45-3
化学式
C12H12O4P2
mdl
——
分子量
282.172
InChiKey
FWRRMZMMOCQZB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4'-二溴联苯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苯胺次磷酸盐三乙胺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氯仿 为溶剂, 以89 %的产率得到biphenyl-4,4’-diphosphin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Zr6簇单晶和膦酸盐基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策略
    摘要:
    尽管由Zr基节点和膦酸酯基连接体组成的金属有机框架(MOF)在优异的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前景,但由于Zr基节点和膦酸酯基团之间的可逆配位较少,因此获取它们的合成策略尚不成熟。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开发了一种通用策略,通过合成后修饰分两步访问 Zr-膦酸酯 MOF ,从而保留母体 Zr MOF 的拓扑结构。溶剂辅助配体交换 (SALE) 用次膦酸盐连接体取代了羧酸盐连接体,合成后氧化提供了基于膦酸盐的连接体。我们通过单晶 X 射线衍射 (SCXRD) 研究确认了结构,并通过各种其他技术充分表征了每种 MOF。水和氨吸附等温线表明,与基于羧酸盐的类似物相比,膦酸盐基团的掺入产生了更亲水的孔隙环境,并且布朗斯台德酸度增加。总体而言,该策略为调节 Zr-MOF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供了新途径,并进一步丰富了此类材料的网状化学。
    DOI:
    10.1039/d3ta07163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ビフェニルジホスフィン酸の分離精製方法
    申请人:東レ株式会社
    公开号:JP2002338584A
    公开(公告)日:2002-11-27
    (57)【要約】\n【課題】 本発明は、ビフェニルモノホスフィン酸や4,4’−ビフェニルジホスフィン酸の位置異性体などの不純物を含まない4,4’−ビフェニルジホスフィン酸を分離精製する方法を提供する。\n【解決手段】 下記化合物(I)と(II)からなるビフェニルホスフィン酸混合物の分離精製方法であって、ケトン系の溶媒を用いることを特徴とする分離精製方法。\n【化1】\n【化2】\n
    (57) [摘要] Ϯn[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和纯化 4,4'-联苯二膦酸的方法,该方法不含联苯基单膦酸和 4,4'-联苯二膦酸的位置异构体等杂质。联苯磷酸,以及分离和纯化 4,4'-联苯磷酸的方法。\解决方法]一种分离和纯化由下列化合物(I)和(II)组成的联苯基膦酸混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酮类溶剂。\Јn [Ј1] Јn [Ј2] Јn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