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性三核(三角形)铜(II)配合物[Cu3L3]含有 1,4-芳基连接的双δ-二酮桥配体 1,1-(1,4-亚苯基)-双(丁烷-1,3-二酮) (H2L2), 1,1-(1,4-亚苯基)-双(戊烷-1,3-二酮) (H2L3) 和 1、已经证明,1,1-(1,4-亚苯基)-双(4,4-二甲基戊烷-1,3-二酮)(H2L4)可与选定的杂环氮供体碱反应,生成扩展的超分子结构,其结构已通过 X 射线衍射得到证实。因此,在与 4,4â²-联吡啶(bipy)反应时,[Cu3(L2)3] 生成了{[Cu3(L2)3(bipy)(THF)]Â-2.75THF}n 和 {[Cu3(L2)3(bipy)(THF)]Â-bipyÂ-0.75THF}n 类型的聚合物结构,而与吡嗪(pyz)反应时,则生成了{[Cu3(L2)3(pyz)]Â-0.5THF}n。这些扩展结构中的每一种都包含一维聚合链排列的交替三角形/链接单元,其中每个三角形 "平台 "上的三个铜位点中有两个通过与杂环氮原子结合而正式成为五配位。多功能链接单元六亚甲基四胺(hmt)与[Cu3(L3)3]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手性三维分子框架,其化学计量为[Cu3(L3)3(hmt)]n。后者包含了与三个三桥 hmt 单元配位的三核单元。与上述包含双官能连接单元和五配位金属中心的结构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三核平台[Cu3(L2)3]与较强的双官能基 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dabco)发生反应,生成了{[Cu3(L4)3(dabco)3]Â-3H2O}n 类型的高度对称的三叉柱状物质,其中每个铜中心都是八面体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