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cyano-1,5-dicyanophenylformazan | 58014-84-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cyano-1,5-dicyanophenylformazan
英文别名
3-cyano-1,5-di-p-cyanophenylformazan;1-cyano-N'-(4-cyanoanilino)-N-(4-cyanophenyl)iminomethanimidamide
3-cyano-1,5-dicyanophenylformazan化学式
CAS
58014-84-9
化学式
C16H9N7
mdl
——
分子量
299.294
InChiKey
OCMGGBVGKQDIJ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19.4±60.0 °C(Predicted)
  • 密度:
    1.2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6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20.48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t(ppy)Cl}2]3-cyano-1,5-dicyanophenylformazan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74%的产率得到Pt(ppy)(FzCN,CN)
    参考文献:
    名称:
    电子修饰的环铂甲maz酸酯配合物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摘要:
    甲maz酸盐是一类单阴离子,发色,氧化还原活性的螯合配体,直到最近,甲maz酸盐与第三行过渡金属的配位化学尚未得到探索。在此描述了一系列类型为Pt(C ^ N)(Fz)的杂配环金属化的甲maz甲酸铂金属配合物,其中“ C ^ N”为环化金属配体,“ Fz”为甲the酸盐。这项工作包括一组由四种不同的环金属配体和五种甲for衍生的14种配合物,极大地扩展了这类配合物的结构和电子多样性。甲fall分为两大类:三芳基甲氮烷,具有给电子(Me,OMe)或吸电子(CN)对位取代基,甚至更缺乏电子的二芳基甲醛,其中主链的中心位置是氰基。其中七个新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单晶X射线衍射,所有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以提供对前沿轨道的洞察力。配合物可以被三个电子电化学还原,前两个电子组成以甲酸酯为中心的前沿轨道,第三个电子被添加到Pt-C ^ N片段中。基于甲maz酸盐的还原电势对甲sub
    DOI:
    10.1021/acs.inorgchem.8b01543
  • 作为产物:
    描述:
    氰乙酸对氨基苯腈 在 sodium hydroxide 、 盐酸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0.92h, 以88%的产率得到3-cyano-1,5-dicyanophenylformazan
    参考文献:
    名称:
    结构可调的3-氰基甲氮酸酯二氟化硼染料
    摘要:
    报道了一系列3-氰基甲氮酸酯二氟化硼染料的直接合成。分离出苯基,4-甲氧基苯基和4-氰基苯基N-取代的衍生物,并通过单晶X射线晶体学,循环伏安法和UV / Vis光谱进行表征。已证明这些化合物具有可调的,取代基依赖性的吸收,发射和电化学性质,可通过电子结构计算对其进行合理化。
    DOI:
    10.1002/chem.20140429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ormazanate Complexes of Bis-Cyclometalated Iridium
    作者:Evanta Kabir、Ge Mu、David A. Momtaz、Noah A. Bryce、Thomas S. Teets
    DOI:10.1021/acs.inorgchem.9b01657
    日期:2019.9.3
    In this work we describe a series of bis-cyclometalated iridium(III) formazanate complexes, expanding the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the redox-active formazanate class to iridium. A total of 18 new complexes are described, varying the substituent pattern on the formazanate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cyclometalating ligand on iridium. Eight of the new compounds are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描述了一系列的双环属化的甲maz(III)配合物,将氧化还原活性甲maz类的配位化学扩展到了。总共描述了18种新的配合物,它们改变了甲酸酯上的取代基样式和上的环配体的身份。八个新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单晶X射线衍射,再加上NMR光谱分析表明,甲酸酯有两种结合模式。两种化合物在C 2中分离对称的几何形状,其中甲maz酸盐以六元螯合物“封闭”构象结合,涉及1,2,4,5-四氮杂戊二烯基甲maz酸盐核心的1和5位。在大多数示例中,形成并被单独分离的主要异构体涉及以五元螯合物“开放”形式结合的甲ate酸盐,其通过甲core酸盐核心的1和4位进行配位,并导致C 1点-群对称。所有配合物的特征都是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进行,这些特征主要取决于甲酸酯上的取代模式,而在较小程度上取决于环属化配体的身份和甲酸酯结合模式。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