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合成并通过NMR技术表征包含被侧向氰基取代的(亚苯基)偶氮苯单元和不同长度的烷基链的甲基丙烯酸单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偏振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它们的液晶性质。根据端链的长度,所有单体均表现出在向列,正交或倾斜的近晶型中间相的宽温度范围内延伸的介晶行为。层列结构被确定为在SmA–SmC过渡时具有低层收缩(<5%)的单层结构。这种非典型行为归因于由π-π和氰基取代的中心核之间的键偶极-键偶极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高近晶顺序的组合,并且由于单体的端基(甲基丙烯酸基和烷基链)之间的分散力导致相邻层之间的相关性低。另一方面,单体的反式-顺式异构化是通过用紫外线灯照射在溶液中诱导的。高顺式-异构体含量(≥96%)的光稳态,这是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40秒)达到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