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451183-60-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451183-60-0
化学式
C14H8F6N2O2
mdl
——
分子量
350.22
InChiKey
SZLIQEANFYDPE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三氟化硼乙醚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0.03h, 以44%的产率得到2-(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5-(furan-2-yl)-1,3,4-oxad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PhIO)n介导芳香醛 N-酰基腙合成 1,3,4-恶二唑的环化反应
    摘要:
    据报道,恶二唑作为一类五元杂环,由于其代谢特征而具有生物通用性。在这些杂环化合物中,1,3,4恶二唑已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结构基序,呋喃咪唑作为抗生素,噻达唑嗪作为抗高血压药物,拉替拉韦作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已经上市。此外,2,5-二取代-1,3,4-恶二唑衍生物也被用作恶二唑环的缺电子和良好电子传输性能的电子传导和空穴阻挡(ECHB)材料。最常见的 1,3,4-恶二唑合成方法包括 1,2-二酰基肼 3 的环化脱水(方案 1)。通常,该反应通过使用 SOCl2、5 POCl3、6 等进行。尽管这些方法由于二酰基肼、酰肼和腙作为起始材料容易获得,因此对于制备大量材料非常有用,但反应条件往往苛刻且通常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通过从相应的醛 N-酰基腙 1 氧化环化得到 1,3,4-恶二唑 2 的替代途径进行 (a) 与过渡金属氧化剂如 Pb、Mn、Fe、Ce 或 Cu 等;(b) 与氯胺 T、三氯异氰尿酸、碘苯二乙酸酯
    DOI:
    10.5012/bkcs.2013.34.6.1879
  • 作为产物:
    描述:
    糠醛3,5-二(三氟甲基)苯-1-碳酰肼甲醇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螺烯衍生的 2,2'-联吡啶 N-一氧化物催化剂用于 N-酰基腙与丙二烯基三氯硅烷对映选择性炔丙基化的评价
    摘要:
    螺旋烯衍生的 2,2'-联吡啶N-一氧化物被评估为路易斯碱催化剂,用于N-酰基腙与丙二烯基三氯硅烷的对映选择性炔丙基化。螺烯衍生的催化剂为一系列酰腙提供了中等至良好的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这项研究代表了非活化酰腙催化不对称炔丙基化的第一个例子。
    DOI:
    10.1016/j.tet.2023.13349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symmetric Allenylation of N-Acylhydrazones with Propargyltrichlorosilane Catalyzed by Helical Chiral 2,2′-Bipyridine N-Monoxide
    作者:Norito Takenaka、Changgong Xu、Phillip Nader、Jonathan Xavier
    DOI:10.1055/s-0042-1751478
    日期:2023.12
    (M)-Helicene-derived 2,2′-bipyridine N-monoxide catalyzed the allenylation of N-acylhydrazones with propargyltrichlorosilane with excellent regioselectivity and moderate-to-good enantioselectivity.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first catalytic asymmetric allenylation of acylhydrazones.
    ( M )-螺旋烯衍生的 2,2'-联吡啶N-一氧化物催化N-酰基腙与炔丙基三硅烷的联烯基化,具有优异的区域选择性和中等到良好的对映选择性。这项研究代表了酰腙的首次催化不对称联烯基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