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allyl-7H-adenine | 1431332-7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allyl-7H-adenine
英文别名
7-allyladenine;N7-allyladenine;7-prop-2-enylpurin-6-amine
7-allyl-7H-adenine化学式
CAS
1431332-79-4
化学式
C8H9N5
mdl
——
分子量
175.193
InChiKey
JIZGQRRYTLKKD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69.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7-allyl-7H-adenine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96.0h, 以53%的产率得到(Z)-6-amino-7-(prop-1-en-1-yl)-7H-pur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相应 N-烯丙基异构体的重排合成 N-烯基嘌呤:范围和限制
    摘要:
    N-9- 和 N-7- 烯基嘌呤是通过相应的 N-烯丙基衍生物的重排合成的,通常具有良好的产率和高立体选择性。已经研究了碱促进和过渡金属介导的重排。简单的烯丙基嘌呤很容易与催化量的 RuClH(CO)(PPh3)3 重排。碱促进重排的效率高度依赖于起始材料的详细结构,但这种反应经常以惊人的高 Z 选择性发生。
    DOI:
    10.1002/ejoc.201201455
  • 作为产物:
    描述:
    7-allyl-6-azidopurine溶剂黄146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85%的产率得到7-allyl-7H-adenine
    参考文献:
    名称:
    N 7取代的腺嘌呤,鸟嘌呤和6-巯基尿烷的区域选择性和高效合成
    摘要:
    摘要描述了用于制备N 7取代的腺嘌呤,鸟嘌呤和6-巯基尿烷的简单有效的方案。关键步骤是7-取代的6-氯嘌呤的区域选择性制备,所述7-取代的6-氯嘌呤是通过已知方法多样化合成腺嘌呤,鸟嘌呤和6-巯基尿烷的基础。 图形概要
    DOI:
    10.1007/s00706-012-0899-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Antiviral, and Cytostatic Evaluation of Novel Isoxazolidine Analogs of Homonucleotides
    作者:Magdalena Łysakowska、Jan Balzarini、Dorota G. Piotrowska
    DOI:10.1002/ardp.201300382
    日期:2014.5
    diastereoselectivities (d.e. 2–62%) of isoxazolidine homonucleotides were observed for cycloadditions between N‐methyl‐C‐(diethoxyphosphoryl)nitrone and N‐allyl nucleobases, with trans‐isoxazolidines predominating. The stereochemistry of the substituted isoxazolidine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2D NOE experiments performed for uracil‐containing cycloadducts. The cis‐ and trans‐isoxazolidine phosphonates obtained herein
    对于 N-甲基-C-(二乙氧基酰基)硝酮和 N-烯丙基核碱基之间的环加成,观察到异恶唑烷同核苷酸的中等非对映选择性(de 2-62%),其中反式异恶唑烷占主导地位。取代的异恶唑烷的立体化学是基于对含尿嘧啶环加合物进行的 2D NOE 实验建立的。在体外评估了本文获得的顺式和反式异恶唑烷膦酸酯对多种 DNA 和 RNA 病毒的活性。没有一种化合物在亚毒性浓度下具有抗病毒活性,但发现其中一些化合物抑制 L1210 细胞的增殖,IC50 值在 33–100 µM 范围内。
  • US4870174A
    申请人:——
    公开号:US4870174A
    公开(公告)日:1989-09-26
  • US4999435A
    申请人:——
    公开号:US4999435A
    公开(公告)日:1991-03-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