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bromophenylmagnesium chloride | 145020-60-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bromophenylmagnesium chloride
英文别名
——
p-bromophenylmagnesium chloride化学式
CAS
145020-60-6
化学式
C6H4BrClMg
mdl
——
分子量
215.76
InChiKey
BGTXCHCKTJPWDG-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3
  • 重原子数:
    9.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0.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bromophenylmagnesium chloride四甲基乙二胺(C5Me4SiMe3)Sc(CH2C6H4NMe2-o)2三苯碳四(五氟苯基)硼酸盐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8.0h, 生成 5-bromo-3-methyl-2,4'-diphenyl-1'H-spiro[indene-1,2'-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钪催化喹啉与炔烃的脱芳环化制备螺二氢喹啉
    摘要:
    从有机合成和药物发现的角度来看,从平面芳烃(如喹啉)催化对映选择性构建三维分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喹啉与炔烃的钪催化不对称脱芳环环化。该协议提供了一种有效且选择性的途径,用于从易于获得的喹啉和多种炔烃中合成含有季碳立体中心和未保护的 N-H 基团的螺二氢喹啉衍生物,具有高产率、高对映选择性、100% 原子效率和广泛的基材范围。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表明,该反应通过烷基钪(或酰胺基)物质对喹啉底物中的 2-芳基取代基进行 C-H 活化,然后将炔烃插入 Sc-芳基键和随后的脱芳烃得到的钪烯基物质与喹啉部分的 C=N 单元进行 1,2-加成。这项工作为喹啉的去芳构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导致高效和选择性地构建以前难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螺分子结构。
    DOI:
    10.1021/jacs.1c1074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vergent synthesis of 2-methylthioindole and 2-unsubstituted indole derivatives mediated by SOCl<sub>2</sub> and dimethyl/diethyl sulfoxides
    作者:Jingran Zhang、Beibei Zhang、Jiaxin He、Haofeng Shi、Yunfei Du
    DOI:10.1039/d2ob01580c
    日期:——
    A metal-free divergent synthesis of indole compounds dependent on a reagent via intramolecular C(sp2)–H amination was described. The reaction of 2-vinylanilines with DMSO/SOCl2 at 70 °C was found to give 2-thiomethylindoles, while replacing DMSO with diethyl sulfoxide afforded 2-unsubstituted indoles in a highly selective manner.
    描述了通过分子内 C(sp 2 )-H 胺化依赖试剂的吲哚化合物的无属发散合成。发现 2-乙烯基苯胺DMSO/SOCl 2在 70°C 反应生成 2-代甲基吲哚,而用二乙基亚砜代替 DMSO 以高度选择性的方式生成 2-未取代的吲哚。,描述了通过分子内 C(sp 2 )-H 胺化依赖试剂的吲哚化合物的无属发散合成。发现 2-乙烯基苯胺DMSO/SOCl 2在 70°C 反应生成 2-代甲基吲哚,而用二乙基亚砜代替 DMSO 以高度选择性的方式生成 2-未取代的吲哚。,描述了通过分子内 C(sp 2 )-H 胺化依赖试剂的吲哚化合物的无属发散合成。发现 2-乙烯基苯胺DMSO/SOCl 2在 70°C 反应生成 2-代甲基吲哚,而用二乙基亚砜代替 DMSO 以高度选择性的方式生成 2-未取代的吲哚
  • 具有环状N,O-半缩醛胺的双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及用途
    申请人:南京大学
    公开号:CN1177771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环状N,O‑半缩醛胺的双四氢异喹啉生物的制备及用途,该类具有环状N,O‑半缩醛胺的双四氢异喹啉生物制备方法简单,结构新颖,对多种人源癌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体外抗增殖活性,为潜在的DNA烷基化试剂提供了新的结构设计思路,为双四氢异喹啉类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案。
  • Beiträge zum problem des überganges von σ-arylchromver-bindungen zu aromaten-chrom-komplexen. II
    作者:Günter Stolze、Johannes Hähle
    DOI:10.1016/s0022-328x(00)85158-x
    日期:1966.6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Cr: Org.Verb., 1.1.1.2.6, page 16 - 21
    作者:
    DOI:——
    日期:——
  • Hein, F.; Haehle, J.; Stolze, G., Monatsberichte der Deut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zu Berlin, 1963, vol. 5, p. 528 - 530
    作者:Hein, F.、Haehle, J.、Stolze, G.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