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5-aminopentyl)-4-sulfamoylbenzamide | 1315482-73-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5-aminopentyl)-4-sulfamoylbenzamide
英文别名
——
N-(5-aminopentyl)-4-sulfamoylbenzamide化学式
CAS
1315482-73-5
化学式
C12H19N3O3S
mdl
——
分子量
285.367
InChiKey
VTTGGSMPDWPKL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9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115.28
  • 氢给体数:
    3.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5-aminopentyl)-4-sulfamoylbenzamide4-三氟甲基苯甲酰氯4-二甲氨基吡啶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36 mg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自组装 19F NMR/MRI 纳米探针的蛋白质检测机制的系统研究,以实现合理设计和提高灵敏度
    摘要:
    (19)F NMR/MRI 探针由于其高灵敏度且在活体中没有背景信号,因此有望成为选择性传感生物活性剂的有力工具。我们最近报道了一种使用蛋白质配体束缚自组装 (19) F 探针检测特定蛋白质的独特超分子策略。该方法基于纳米探针的识别驱动拆卸,其诱导了 (19)F NMR/MRI 的清晰开启信号。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探针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以详细阐明这种开启(19)F NMR 传感的机制。新合成的 (19) F 探针在响应目标蛋白时表现出三种不同的行为:关闭/开启、始终开启和始终关闭模式。我们清楚地证明了蛋白质反应的这些差异可以用探针聚集体稳定性的差异来解释,并且聚集体的“中等稳定性”在蛋白质检测中产生了理想的开启响应。我们还通过改变探针的疏水性/亲水性平衡成功地控制了聚合稳定性。对检测机制的详细理解使我们能够合理设计具有更高灵敏度的开启(19)F NMR 探针,为(19)F
    DOI:
    10.1021/ja203996c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自组装 19F NMR/MRI 纳米探针的蛋白质检测机制的系统研究,以实现合理设计和提高灵敏度
    摘要:
    (19)F NMR/MRI 探针由于其高灵敏度且在活体中没有背景信号,因此有望成为选择性传感生物活性剂的有力工具。我们最近报道了一种使用蛋白质配体束缚自组装 (19) F 探针检测特定蛋白质的独特超分子策略。该方法基于纳米探针的识别驱动拆卸,其诱导了 (19)F NMR/MRI 的清晰开启信号。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探针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以详细阐明这种开启(19)F NMR 传感的机制。新合成的 (19) F 探针在响应目标蛋白时表现出三种不同的行为:关闭/开启、始终开启和始终关闭模式。我们清楚地证明了蛋白质反应的这些差异可以用探针聚集体稳定性的差异来解释,并且聚集体的“中等稳定性”在蛋白质检测中产生了理想的开启响应。我们还通过改变探针的疏水性/亲水性平衡成功地控制了聚合稳定性。对检测机制的详细理解使我们能够合理设计具有更高灵敏度的开启(19)F NMR 探针,为(19)F
    DOI:
    10.1021/ja203996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ffinity-Guided Oxime Chemistry for Selective Protein Acylation in Live Tissue Systems
    作者:Tomonori Tamura、Zhining Song、Kazuma Amaike、Shin Lee、Sifei Yin、Shigeki Kiyonaka、Itaru Hamachi
    DOI:10.1021/jacs.7b07339
    日期:2017.10.11
    modification method using a catalytic acyl transfer react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high electrophilicity of the thioester acyl donor molecule, AGD chemistry suffers from nonspecific reactions to proteins other than the target protein in crude biological environments, such as cell lysates, live cells, and tissue samples. To overcome this shortcoming, we here report a new acyl donor/organocatalyst system that
    催化剂介导的蛋白质修饰是一种强大的天然蛋白质成像和工程方法。我们以前开发了亲和引导的 4-二甲氨基吡啶 (AGD) 化学作为使用催化酰基转移反应的有效蛋白质修饰方法。然而,由于酯酰基供体分子的高亲电性,AGD 化学会在原始生物环境(如细胞裂解物、活细胞和组织样本)中与目标蛋白以外的蛋白质发生非特异性反应。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在此报告了一种新的酰基供体/有机催化剂系统,可以进行更具体和有效的蛋白质修饰。在该方法中,高度亲核的吡啶 (PyOx) 催化剂与目标蛋白的特异性配体结合。配体连接的 PyOx 选择性地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并促进蛋白质表面上温和的亲电 N-酰基-N-烷基磺酰胺酰基供体的酰基转移反应。我们证明了称为 AGOX(亲和性引导化学的新催化系统可以修饰试管和细胞裂解物中的靶蛋白,比 AGD 化学更具选择性和效率。活细胞中内源性细胞膜蛋白、碳酸酐酶 XII 和叶酸受体的低背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