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将单硫代碳酸钠盐与有机锡氯化物反应,得到了锡的O-烷基单硫代碳酸酯(单硫代黄原酸)衍生物,包括Ph3Sn[SCO2R],Ph2Sn[SCO2R]2和Me3Sn[SCO2R],其中R = Me和i-Pr。这些化合物通过红外线、拉曼、1H NMR和13C NMR光谱以及质谱学进行了表征,并在两种情况下通过X射线晶体学进行了表征。Ph3Sn[SCO2Me](1)和Ph3Sn[SCO2(i-Pr)](2)在三斜晶系空间群P[Formula:见文本](no.2)中结晶,其晶胞参数为a = 10.218(4),b = 10.568(6),c = 9.366(7)Å,α = 106.73(5),β = 96.99(5),γ = 85.55(4)°,V = 960(1)Å3,Z = 2,对于1;a = 14.793(2),b = 17.856(3),c = 9.813(3)Å,α = 103.86(5),β = 98.36(5),γ = 106.85(4)°,V = 2343(1)Å3,Z = 2,对于2。后者在不对称单元中有两个分子。在1和2中锡的周围环境是预期的畸变四面体。然而,单硫代碳酸基团的方向是这样的,以至于在1中有一个3.040(8)的Sn-O分子内相互作用,在2中平均为3.05(2)Å。因此,这种相当大的畸变与形成一个五配位、三角双锥形的物种的倾向是一致的,其中一个O-Sn-C角接近180°(1为153.4(4),2的平均值为157.1(6))。对Pauling部分键级的估计表明,这种弱的Sn-O相互作用略强于类似的锗衍生物Ph3Ge[SCO2Me]中的相应Ge-O相互作用。关键词:结构、锡、甲基、苯基、异丙基、单硫代碳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