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bromopropyloxy)-6-((S)-methylpropyloxy)-naphthalene | 886060-85-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bromopropyloxy)-6-((S)-methylpropyloxy)-naphthalene
英文别名
2-(3-bromopropyloxy)-6-((S)-1-methylpropoxy)naphthalene
2-(3-bromopropyloxy)-6-((S)-methylpropyloxy)-naphthalene化学式
CAS
886060-85-1
化学式
C17H21BrO2
mdl
——
分子量
337.257
InChiKey
UKMVQBXPYIOPLO-ZDUSSCG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18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1
  • 拓扑面积:
    18.4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bromopropyloxy)-6-((S)-methylpropyloxy)-naphthalene4-氰基吡啶氟硼酸铵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73.0h, 生成 N-(((S)-1-methylpropyloxy)-2-naphthoxypropyl)-4-cyano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束缚的供体-受体系统的圆二色性:通过二聚体形成和限制作用增强了电荷转移跃迁中的各向异性因素。
    摘要:
    DOI:
    10.1002/anie.200462071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内和分子间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圆二色性。通过二聚体形成和限制增强各向异性因子
    摘要:
    已经通过在各种条件下的UV-vis,荧光和NMR光谱学研究了新的CT二元体的动态行为(CT =电荷转移)。已经发现,根据条件,CT-二元体显示出构象变化,例如延伸和折叠的单体以及反平行的二聚体复合物。在室温下在折叠构象中发现了CT相互作用,而在较低温度下二聚体物种的贡献变得明显。最有趣的是,仔细检查这些CT二元体的圆二色性光谱可以发现,各向异性(g)的二聚体因子在CT过渡区显着提高了约30倍。就通过双电子偶联元件在二聚体中更强的CT相互作用而言,这种增强是合理的,这对烷基的旋转施加了更强的限制。CT-dyads在环糊精(CD)和葫芦素腔中的封闭提供了对CT-dyad的手性的进一步了解。禁闭的影响显然与大小有关,表现出g的显着提高。β-CD以及葫芦[8] uril所含的5-10倍,但与其他CD络合时没有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例如通过二聚体形成或通过限制大小/形状匹配的空腔进行CT二聚体的构
    DOI:
    10.1021/jo060267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