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501912-0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501912-06-7
化学式
C23H29N2O4
mdl
——
分子量
397.494
InChiKey
GUOULTDAXJNDR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4
  • 重原子数:
    29.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89.67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hydrotris(3-p-isopropylphenyl-5-methylpyrazolyl)borato)hydroxyzinc 、 在 O2 作用下,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以90%的产率得到(NN-PhSQ)ZnTp(Cum,Me)
    参考文献:
    名称:
    第一排 MII(硝基硝基氮-半醌)配合物的金属-双自由基交换相互作用的趋势
    摘要:
    我们报告了异自旋三重基态双自由基配体的几种新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温度依赖性磁化率数据。配体由硝酰基-硝基氧化物 (NN) 和半醌 (SQ) 自旋载体组成。五种化合物是五配位 M(II) 配合物 (M = Mn、Co、Ni、Cu 和 Zn),一种是六配位 Ni(II) 配合物。对五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在铜配合物形成过程中,会发生与甲醇的反应,形成一个独特的甲氧基取代的 SQ 环。变温磁化率研究与强内配体(NN-SQ 和 NN-PhSQ)铁磁交换耦合一致。对于五配位的 Mn、Co 和 Ni 配合物,S = 1 配体与金属反铁磁耦合。对于五配位铜配合物和六配位镍配合物,根据轨道对称性参数,配体与金属自旋铁磁耦合。尽管具有低分子对称性,但基于扩展的 Hückel 计算的自旋二聚体分析支持了金属-配体交换相互作用的预测趋势。对于 (NN-SQ)NiTp(Cum,Me)() (Tp(Cum,Me)()
    DOI:
    10.1021/ja020715x
  • 作为产物:
    描述:
    3'-tert-butyl-4',5'-bis-methoxymethoxy-biphenyl-4-carbaldehyde盐酸sodium periodate 作用下, 以 甲醇氯仿 为溶剂, 反应 27.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第一排 MII(硝基硝基氮-半醌)配合物的金属-双自由基交换相互作用的趋势
    摘要:
    我们报告了异自旋三重基态双自由基配体的几种新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温度依赖性磁化率数据。配体由硝酰基-硝基氧化物 (NN) 和半醌 (SQ) 自旋载体组成。五种化合物是五配位 M(II) 配合物 (M = Mn、Co、Ni、Cu 和 Zn),一种是六配位 Ni(II) 配合物。对五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在铜配合物形成过程中,会发生与甲醇的反应,形成一个独特的甲氧基取代的 SQ 环。变温磁化率研究与强内配体(NN-SQ 和 NN-PhSQ)铁磁交换耦合一致。对于五配位的 Mn、Co 和 Ni 配合物,S = 1 配体与金属反铁磁耦合。对于五配位铜配合物和六配位镍配合物,根据轨道对称性参数,配体与金属自旋铁磁耦合。尽管具有低分子对称性,但基于扩展的 Hückel 计算的自旋二聚体分析支持了金属-配体交换相互作用的预测趋势。对于 (NN-SQ)NiTp(Cum,Me)() (Tp(Cum,Me)()
    DOI:
    10.1021/ja020715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xcited State Magnetic Exchange Interactions Enable Large Spin Polarization Effects
    作者:Benjamin W. Stein、Christopher R. Tichnell、Ju Chen、David A. Shultz、Martin L. Kirk
    DOI:10.1021/jacs.7b11397
    日期:2018.2.14
    Excited state processes involving multiple electron spin centers are crucial elements for both spintronics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erein, we describe an addressable excited state mechanism for precise control of electron spin polarization. This mechanism derives from excited state magnetic exchange couplings that occur between the electron spins of a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pair and
    涉及多个电子自旋中心的激发态过程是自旋电子学和量子信息处理的关键要素。在此,我们描述了一种用于精确控制电子自旋极化的可寻址激发态机制。这种机制源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电子自旋和有机自由基的电子自旋之间发生的激发态磁交换耦合。该过程是通过吸收光子然后在激发态自旋流形内进行超快弛豫来启动的。这导致相同多重性的激发态之间的自旋极化发生剧烈变化。此外,这种光引发的自旋极化过程可以被“读取” 使用对激发态电子自旋极化敏感的磁光技术进行光谱分析,并允许评估引起这些极化的波函数。该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不需要系统间交叉也不需要磁共振技术来在分子中产生动态自旋极化效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