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溴-1,4-萘二酚 | 91270-70-1

中文名称
6-溴-1,4-萘二酚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brom-1,4-dihydroxynaphthalin
英文别名
6-bromonaphthalene-1,4-diol;6-Bromo-1,4-naphthalenediol
6-溴-1,4-萘二酚化学式
CAS
91270-70-1
化学式
C10H7BrO2
mdl
——
分子量
239.068
InChiKey
UQTKBDPFLVSKB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43.8±25.0 °C(Predicted)
  • 密度:
    1.75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0.5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溴-1,4-萘二酚氢氧化钾 、 nickel dibrom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2-(5,8-dimethoxynaphthalin)-phosphonsaeurediethyl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Horner, Leopold; Flemming, Hans-Wolfram, Phosphorus and Sulfur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 1984, vol. 19, p. 345 - 362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揭示苊并噻吩发色团的三联体形成机制
    摘要:
    单线裂变(SF)发色团分子平台的发展推动了对能够在快速时间尺度上定量生成三线态的新化合物的探索。随着对 SF 分子基序的探索多样化,在确定何时满足 SF 标准时出现了一个关键挑战。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共价结合的分子二聚体如何独特地提供一组特征光学标记,可用于区分三联体对的形成与生成单个三联体的过程。这些标记包含在(i)三重态电荷转移激发态吸收特征,(ii)三重态-三重态湮灭过程的动力学特征,以及(iii)使用发色团之间的桥接部分调节三重态形成速率。我们的任务通过时间分辨电子顺磁共振(EPR)测量进行验证,该测量通过电子自旋和极化模式直接识别三重态对。我们将这些诊断标准应用于溶液中的苯并噻吩衍生物二聚体,最近有报道称这些二聚体在浓缩介质中经历了有效的分子间 SF。虽然这些含杂原子发色团的电子结构可以广泛调整,但其增强的自旋轨道耦合和低能非键合轨道对其SF动力学的影响尚未完全确定。我们发现SF在
    DOI:
    10.1021/jacs.3c070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cordiaquinone J and K via B-alkyl Suzuki–Miyaura coupling as a key step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作者:Arata Yajima、Fumihiro Saitou、Mayu Sekimoto、Shoichiro Maetoko、Tomoo Nukada、Goro Yabuta
    DOI:10.1016/j.tet.2005.06.115
    日期:2005.9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terpenoids via B-alkyl Suzuki-Miyaura coupling as a key step is established. Synthesis of cordiaquinone J and K, new antifungal and larvicidal meroterpenoids, was achieved by using this methodology.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of cordiaquinone J and K were confirmed by the synthesis. (c) 2005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