啶斑肟是由瑞士公司开发的一种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适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及半知菌纲等多种植物病原菌。以5g/100ml(有效成分)的剂量施用时,能有效地防治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
作用机理啶斑肟是麦角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能够被植物茎叶或根吸收,并向顶转移,兼具保护和治疗双重功能。
制备2’,4’-二氯-2-(3-吡啶基)苯乙酮肟(2)的制备:将10g 2’,4’-二氯-2-(3–吡啶基)苯乙酮(l),10g盐酸轻胺,12g无水碳酸钠及100ml甲醇加热至60℃,搅拌反应2小时。所得混合物加水处理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残留物用丙酮/正已烷重结晶即得中间体(2)。
2’,4’-二氯-2-(3–吡啶基)苯乙酮-O-甲基肟的合成:将前步反应所得的中间体(2)溶于25ml乙二醇双甲醚中,加入51g氢化钠(分散于油中,含量5%),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随后,加入2.0g碘甲烷加热至回流,并保持4小时。混合物倾入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浓缩,粗品经柱色谱精制即得啶斑肟。
啶斑肟对豚鼠和兔眼睛有轻微刺激,但对豚鼠无潜在皮肤过敏性和致突变性。动物试验显示无潜在致畸性和胚胎毒性。鲤鱼、硬头鳟、大鳍鳞鳃太阳鱼及大水蚤的LC₅₀分别为12.2mg/L、7.1mg/L、6.6mg/L和3.6mg/L。野鸭和北美鹌鹑急性经口LD₅₀均>2000mg/kg。蜜蜂接触LD₅₀为70g/只,口服LD₅₀为59g/只。
化学性质本品是一种略带芳香气味的棕黄色黏性液体。沸点大于150℃ / 13.3 Pa,闪点145℃,相对密度1.28(20℃),蒸气压1.9×10⁻³ Pa(25℃)。在室温下稳定,在紫外线下也稳定。20℃时溶解度: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乙醚、二甲基甲酰胺、异丙醇、甲苯均>200g/L,己烷<1g/L,水115mg/L (pH=7)。
用途啶斑肟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能,并且表现出内吸作用。生物化学研究表明,它属于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能够强烈地阻止14C-脱甲基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苹果黑星病、葡萄白粉病及花生早期叶斑病和晚期叶斑病等疾病。施药后,啶斑肟能迅速渗透进入叶片内部,即使施药后1~3小时内下雨也不影响药效。此外,它还可用于种子处理和根部施药,表明其具有内吸性,并能在木质部导管中向顶输导。
生产方法以α-吡啶乙酸酯与2,4-二氯苯甲酸乙酯为原料,经缩合、肟化制得啶斑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