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5-methyl-N4-phenylpyrimidine-4,5-diamine | 15837-38-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5-methyl-N4-phenylpyrimidine-4,5-diamine
英文别名
5-Methylamino-4-anilino-pyrimidin
N<sup>5</sup>-methyl-N<sup>4</sup>-phenylpyrimidine-4,5-diamine化学式
CAS
15837-38-4
化学式
C11H12N4
mdl
——
分子量
200.243
InChiKey
NVLCKIUOLMIEH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72.9±27.0 °C(predicted)
  • 密度:
    1.240±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5-methyl-N4-phenylpyrimidine-4,5-diamine原甲酸三乙酯盐酸甲酸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以63 %的产率得到7-methyl-9-phenyl-9H-purin-7-ium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蓝色 OLED 应用的均配嘌呤基 NHC 铱 (III) 配合物:异构现象对光物理性质的影响
    摘要:
    旨在开发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立体异构体的深蓝色发射器,该立体异构体具有 7,9-二氢-8 H-嘌呤-8-亚基配体的均配N-杂环卡宾 (NHC) 铱 ( III ) 配合物( mer -PhP和fac -PhP ) 已被合成,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电学和电致发光特性。在fac -PhP的情况下,所研究的配合物仅在4.9×10 5 V cm -1的电场下传输最高空穴迁移率值为2 × 10 -4 cm 2 V -1 s -1的空穴。当分子分散在 PMMA 薄膜中时,这些化合物显示出亮蓝色磷光(466 和 437 nm),光致发光量子产率 ( Φ PL ) 值为 0.99 和 0.77。该配合物还具有卓越的热稳定性,在高达 480 °C 时质量损失点为 5%。虽然mer异构体表现出更有效的光致发光和两倍高的辐射率,但它对外部刺激更敏感:其Φ PL显着下降,并且在从刚性介质转移到液体周
    DOI:
    10.1039/d3tc02681g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胺甲酸 、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甲醇异丙醇 为溶剂, 反应 41.0h, 生成 N5-methyl-N4-phenylpyrimidine-4,5-di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蓝色 OLED 应用的均配嘌呤基 NHC 铱 (III) 配合物:异构现象对光物理性质的影响
    摘要:
    旨在开发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立体异构体的深蓝色发射器,该立体异构体具有 7,9-二氢-8 H-嘌呤-8-亚基配体的均配N-杂环卡宾 (NHC) 铱 ( III ) 配合物( mer -PhP和fac -PhP ) 已被合成,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电学和电致发光特性。在fac -PhP的情况下,所研究的配合物仅在4.9×10 5 V cm -1的电场下传输最高空穴迁移率值为2 × 10 -4 cm 2 V -1 s -1的空穴。当分子分散在 PMMA 薄膜中时,这些化合物显示出亮蓝色磷光(466 和 437 nm),光致发光量子产率 ( Φ PL ) 值为 0.99 和 0.77。该配合物还具有卓越的热稳定性,在高达 480 °C 时质量损失点为 5%。虽然mer异构体表现出更有效的光致发光和两倍高的辐射率,但它对外部刺激更敏感:其Φ PL显着下降,并且在从刚性介质转移到液体周
    DOI:
    10.1039/d3tc02681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