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bis(2,4,6-trimethylphenyl)diazagermol-2-ylidene | 889855-90-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bis(2,4,6-trimethylphenyl)diazagermol-2-ylidene
英文别名
1,3-dimethyl-1,3,2-diazagermol-2-ylidene
1,3-bis(2,4,6-trimethylphenyl)diazagermol-2-ylidene化学式
CAS
889855-90-7
化学式
C20H24GeN2
mdl
——
分子量
365.014
InChiKey
FJEQBNLAIJCTN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7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6.4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bis(2,4,6-trimethylphenyl)diazagermol-2-ylidene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78%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双氧的异双金属活化:新型 Cu(I)-Ge(II) 配合物的表征和反应性。
    摘要:
    已知的亚锗烷基 Ge[N(SiMe3)2]2 和新的杂环变体 Ge[(NMes)2(CH)2] 与 [L(Me2)Cu]2 的反应(L(Me2) = 衍生的 β-二酮亚胺)从 2-(2,6-二甲基苯基)氨基-4-(2,6-二甲基苯基)亚氨基-2-戊烯) 生成新型 Cu(I)-Ge(II) 配合物 L(Me2)Cu-Ge[(NMes) 2(CH)2] (1a) 和 L(Me2)Cu-Ge[N(SiMe3)2]2 (1b),通过光谱学和 X 射线晶体学表征。通过研究它们与苄基、PPh3 和 N-杂环卡宾 (NHC) 的反应性,探究了 1a 和 b 中 Cu(I)-Ge(II) 键的不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配合物都被 PPh3 和 NHC 快速裂解,产生稳定的 Cu(I) 加合物(通过 X 射线衍射表征)和游离的亚锗烯。此外,配合物与 O2 具有高度反应性,并表现出取决于结合的亚锗烯的化学性质。因此,1a
    DOI:
    10.1021/ic060050q
  • 作为产物:
    描述:
    germanium(II) chloride dioxane 、 N,N'-(乙烷-1,2-二亚基)双(2,4,6-三甲基苯胺)lithium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0.5h, 以65%的产率得到1,3-bis(2,4,6-trimethylphenyl)diazagermol-2-ylid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锡茂世的碳烯络合物
    摘要:
    合成了3a – 3g的几种茂锡卡宾配合物,并在溶液中通过NMR光谱进行了检查,并在固态下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检查。在这种新型的茂金属卡宾络合物中,发现卡宾与锡原子的配位相对较弱,并且主要是由于有吸引力的分散力所致,如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所表明的那样。此外,N-杂环卡宾的配位导致Sn-Cp键的减弱,使这些络合物在室温下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短寿命。
    DOI:
    10.1021/acs.inorgchem.8b0143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Heterocyclic Germylenes: Structural Characterisation of Some Heavy Analogues of the Ubiquitous N-Heterocyclic Carbenes
    作者:Christopher A. Dodds、Alan R. Kennedy、Mark D. Spicer
    DOI:10.1155/2019/9178371
    日期:2019.1.23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 to 3 are comparable, with Ge-N bond lengths in the range 1.835-1.875 A, while the N-Ge-N bond angles range between 83.6 and 85.2°. Compound 2 was compared to the analogous N-heterocyclic carbene species, 1,3-bis(2,4,6-trimethylphenyl)imidazol-2-ylidene (IMes). The major geometrical difference observed, as expected, was the bond angle around the divalent group 14
    已经阐明了三种 N-杂环烯 (NHGes) 的 X 射线晶体结构,包括以前未知的 1,3-双 (2,6-二甲基苯基) diazagermol-2-ylidene (1)。此外,先前合成的 1,3-双 (2,4,6-三甲基苯基) diazagermol-2-ylidene (2) 和 1,3-bis(2,6-diisopropylphenyl) diazagermol-还报道了 2-亚基 (3)。化合物 1 至 3 的离散分子结构相当,Ge-N 键长范围为 1.835-1.875 A,而 N-Ge-N 键角范围为 83.6 至 85.2°。将化合物 2 与类似的 N-杂环卡宾物质 1,3-双(2,4,6-三甲基苯基)咪唑-2-亚基 (IMes) 进行比较。正如预期的那样,观察到的主要几何差异是围绕二价基团 14 原子的键角。N-Ge-N键角为83。化合物 2 为 6°,而 IMes 的 NCN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