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Methylamino-ethyl)-2-phenyl-acetamide | 942267-32-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Methylamino-ethyl)-2-phenyl-acetamide
英文别名
N-[2-(methylamino)ethyl]-2-phenylacetamide
N-(2-Methylamino-ethyl)-2-phenyl-acetamide化学式
CAS
942267-32-5
化学式
C11H16N2O
mdl
——
分子量
192.261
InChiKey
BSNKVKKCNORDE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41.1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2-Methylamino-ethyl)-2-phenyl-acetamide吡啶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226 mg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青霉素G酰胺酶作为模型蛋白酶触发的CO释放分子的设计,合成和功能评估
    摘要:
    蛋白酶触发的CO释放分子(CORM)的开发。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选自由η的化合物的合成证明4 -oxydiene -铁(CO)3通过自消灭性连接子连接到青霉素G酰胺酶(PGA)可切割单元的部分。PGA诱导的水解速率通过HPLC分析进行了研究,随后的CO释放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进行了定量评估。在使用人内皮细胞进行的体外测定中,仅在同时使用CORM和PGA时才观察到CO的典型生物学效应,即抑制炎症反应和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这项工作为将来针对潜在医学应用的蛋白酶特异性CORMs的开发奠定了有希望的基础。
    DOI:
    10.1002/anie.201502445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多酶触发的自消灭性树状大分子可生物降解性。
    摘要:
    已经设计并合成了新的自消灭的树枝状分子。树突通过多种酶触发机制构建,该机制通过自消灭链断裂来引发其生物降解,从而从焦点释放一个报告基团。树状主链由聚氨基甲酸酯键构成,该键对水解稳定并增强了树枝状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降解可以在生理条件下通过酶促触发容易地发生。
    DOI:
    10.1039/b404946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convenient aminolysis of esters catalyzed by 1,5,7-triazabicyclo[4.4.0]dec-5-ene (TBD)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作者:Cyrille Sabot、Kanduluru Ananda Kumar、Stéphane Meunier、Charles Mioskowski
    DOI:10.1016/j.tetlet.2007.03.146
    日期:2007.5
    Aminolysis of esters by using the organocatalyst 1,5,7-triazabicyclo[4.4.0]dec-5-ene (TBD) is reported. Secondary and tertiary amid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alkyl or aryl esters with a varie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mine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60–94%)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SFC).
    报道了通过使用有机催化剂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TBD)进行的酯酶解。在无溶剂条件下(SFC),烷基或芳基酯与各种伯胺和仲胺合成的仲和叔酰胺,收率好至极好(60-94%)。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