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齿席夫碱
配体2-((E)-((
吡啶-2-基)甲基亚
氨基)甲基)
苯酚(HL)的四种新型
锌(II)配合物,即[Zn 2 L 2 Cl 2](1) ; [Zn 2 L 2 Br 2](2);合成[ZnL(SCN)(MeOH)](3)和[Zn 2 L(OAc)3(MeOH)](4)旨在研究共
配体在控制结构多样性,光致发光性质中的作用和催化活性。通过常用的物理
化学技术以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它们都显示出有趣的共
配体介导的光致发光性质,其起源可能归因于
配体至
金属的电荷转移(L
MCT),并且光致发光效率的顺序为3> 4> 1〜2。在
DMF介质中分别使用
3,5-二叔丁基邻苯二酚(
3,5-DTBC)和4-
硝基苯基
磷酸酯作为底物,研究了复合物的
儿茶酚酶和
磷酸酶活性。共
配体对复合物的
磷酸酶活性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以k cat值表示的活性顺序为4> 1> 2> 3。有趣的是,只有配合物4在催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