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铁,又称渗碳体,具有高化学稳定性、不自燃、对二次氧化不敏感、自身硫和磷等有害杂质含量低的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直接还原产品,它不仅具备直接还原铁 (DRI) 的特点,还在产品存储、冶炼和环保等方面展现出DRI无法比拟的优势。相较于传统高炉炼铁,其生产减少了烧结、焦化等过程的投资及环境污染,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弧炉、转炉和钢包等领域,并作为催化剂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尾气处理等领域。
理化性质碳化铁呈灰色立方系晶体结构,熔点为1837℃,相对密度为7.694。莫氏硬度为6,烧结碳化铁的维氏硬度达到950公斤/毫米²。该物质不溶于冷水、热水和稀酸,但在热浓盐酸中会生成氢气、甲烷、乙烷、乙烯及其他较复杂的烃类混合物以及游离碳。它不会与干燥空气反应,在潮湿空气中则氧化成氧化铁和碳。
化学成分碳化铁的主要成分为Fe3C,其余为脉石和铁氧化物。具体成分详见表1:
元素 | 含量 |
---|---|
Fe | >90% |
C | <6% |
O | <4% |
生产碳化铁的基本原理是将铁矿石(Fe2O3)送入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流化床反应器中,通入预热的工业气体(含CO、CO2、CH4、H2及H2O蒸汽),从而生成碳化铁。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2O3+5H2+2C H4=2Fe3C+9H2O。
工艺流程按还原铁矿所用气体种类,生产碳化铁的工艺分为CH4-H2、CO-H2和CO-CO2-H2三个系列:
CH4-H2系:在固定床或流化床内,在923~1223 K温度下通入以3.33×10-5m³/s流速的CH4-H2混合气体,其中H4/H2比值为40/60。在这个条件下,绝大部分还原铁在30分钟内转换成碳化铁(Fe3C)。
CO-H2系:利用低硫CO-H2混合气体,在常压下于直径为22 mm的流化床内还原粒度为0.15~0.21 mm的铁矿石,成功制备出碳化铁。
CO-CO2-H2系:将20g矿石装入钥制吊篮置于反应炉中,在N2气氛下升温至预定温度后恒温。根据所需配比将H2、CO及CO2按体积流量混合均匀,通过FG A-016C红外分析仪确认还原气体成分无误后,当矿石恒重后,以1.0 L/min的还原气体代替氮气通入反应炉即得。
碳化铁可作为钢铁的重要组分,同时用于炼钢过程中的增碳剂和冷却剂。此外,它还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尾气处理等领域。
上述内容由Chemicalbook的丁红编辑整理(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