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but-3-en-1-yl)malonyl dichloride | 83570-1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but-3-en-1-yl)malonyl dichloride
英文别名
bis-(but-3-enyl)malonyl chloride;2,2-Bis(but-3-enyl)propanedioyl dichloride
di(but-3-en-1-yl)malonyl dichloride化学式
CAS
83570-13-2
化学式
C11H14Cl2O2
mdl
——
分子量
249.137
InChiKey
PQORQPAIROOGC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34.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but-3-en-1-yl)malonyl dichloridesilver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118 mg的产率得到spiro[5,5]undeca-2,8-diene-1,7-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区域选择性银介导的Kondakov–Darzens烯烃酰化反应
    摘要:
    烯酮的结构:描述了一种银介导的烯烃酰化反应,其中制备了五元,六元和七元环,四取代的烯烃,桥连的自行车,螺环和苯并庚二酮。高度选择性的分子间反应与Nazarov环化反应相结合,可有效制备环戊烯酮,包括莫非芬的核心(参见方案)。
    DOI:
    10.1002/chem.201102476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α-重氮酮产生的羰基分子的分子内环加成
    摘要:
    描述了由α-重氮酮1和8形成的羰基分子在分子内环加成到分子内C = C键的两种情况。产物4a和10的结构已经从化学和光谱学证据以及对6a和10的单晶X射线晶体学分析中建立。
    DOI:
    10.1016/0040-4020(82)80234-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piro[4.5]deca-2,7-diene-1,6-dione and Spiro[5.5]undeca-2,8-diene-1,7-dione. Synthesis, Reductions and Palladium-Catalyzed Allylic Substitutions
    作者:Doina Sirbu、Valeriu Sunel
    DOI:10.1135/cccc20011521
    日期:——

    Spiro[4,5]deca-2,7-diene-1,6-dione (2a) and spiro[5,5]undeca-2,8-diene-1,7-dione (2b) were prepared by a direct synthesis starting from diethyl malonate. The two-step 1,2-reductions (NaBH4/CeCl3) of the diones gave cis/trans-diols, which could be easily transformed into diacetates. Both diacetates were subjected to Pd(0)-catalyzed allylic alkylations, in which the relative stereochemistry was retained.

    Spiro[4,5]deca-2,7-diene-1,6-dione(2a)和spiro[5,5]undeca-2,8-diene-1,7-dione(2b)通过从乙酸乙酯开始的直接合成制备。二酮的两步1,2-还原(NaBH4/CeCl3)产生了/二醇,可以轻松转化为二乙酸酯。两种二乙酸酯都经过Pd(0)催化的烯丙基烷基化反应,其中相对立体化学得以保留。
查看更多